雅安市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始終堅持開放引才、重視戰略育才、秉承科學用才,良好人才工作體系和政策體系正在形成。此次招才活動中,該市“誠意滿滿”。來雅工作的人才,除享受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正常福利待遇外,對符合條件的,還將發放人才綠卡和安家補助、人才資助等,免費提供人才公寓,提供相關服務保障。(人民網9月20日)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是稀缺、必備之資源。特別是在決勝全面小康的當下,正處在需要全面加強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關鍵時期,激發人才活力,需要更加優良的發展環境,正如種植莊稼一樣,需要更加肥沃的土壤。
首先要“因地施才”。著眼于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制定完善務實管用管長遠的引進、使用人才的政策措施,健全有利于人才公平競爭、脫穎而出、發揮作用的制度,建立開放式的人才引進、投入、培養、使用、扶持、激勵、保障、流動機制。雅安市為了引進優秀人才制定了2017年“雅州英才”工程赴外招才引智活動。組成“伯樂”團,遠赴西安千里尋才,大力吸引高層次人才和急需專業人員到雅工作實乃因地施才。
其次要“尊才愛才”。要善于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大力宣傳本地區人才工作政策、措施,營造人人重視人才、人人愛惜人才、人人關注人才的良好氛圍。要注重發揮用人單位的主導作用,建立完善扶持、成果轉化等人才工作體系和科學規范的決策咨詢機制、順暢有序的協調落實機制、高效務實的督促反饋機制、靈活快捷的信息溝通機制等,始終牢固樹立尊重人才、理解人才、愛護人才、幫助人才的正確導向,促進人才工作的整體推進。
再次要“用才留才”。要研究制定人才工作和優秀人才獎勵辦法;排除人才流動的障礙和壁壘,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積極拓寬人才創新創業渠道,真正使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平臺、發展有希望。建立健全鼓勵創新、績效掛鉤的人才激勵機制,采取獎金、補貼、重用等多種形式加大對人才的激勵力度,努力實現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貢獻一流地位。(李孟菲)
“對知識、對人才的需求和愿望是武漢現階段發展核心的體現。”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認為,武漢實施“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抓住了留下人才的“關鍵點”。
“送錢、送房、送戶口”,在這場如火如荼的“人才爭奪戰”中,同類城市政策同樣擲地有聲。
“送錢、送房、送戶口”,在這場如火如荼的“人才爭奪戰”中,同類城市政策同樣擲地有聲。
只要有畢業證就可以“零門檻”落戶、爭取讓大學畢業生以低于市場價20%買到房、研究制定合理的最低年薪制……
有的城市驅離所謂“低端人口”,將推高低端的人口的雇傭成本,導致城市的競爭力降低甚至城市的衰落。城市的包容性,是一個城市強大的內在需求。
社會是一個系統,任何科研與創新工作,都需要社會系統的配合。因為人才不是孤立的,創業創新也需要各方面的社會支持。
想“拴住”人心,要提供更大的“表演”“舞臺”、暢通上升渠道、創建公平的發展空間、提供更多的機會,使用人各盡其能,充分發揮人生價值。
人才是黨和國家的事業成功的保障,所以要想人才引得來、留得住,走心拴心才是正確的打開“姿勢”,正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黨和國家為我們提供了豐厚的條件,我們也應為之努力,不斷強化提升自己,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愿世之英才聚中華大地,共筑強國繁榮之夢!
近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圍繞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發表重要論述,在講話全文中25次提及“人才”概念。
“今天收到很多高材生的檔案,都是北京知名大學學子的,這是在河南聘不到的。”對于這天的招聘會,企匯網的招聘負責人田金金表示非常滿意,希望這個機制可以長期維持下去。
4月17日,清華大學,河南第二場專場招聘會。
對鄭州市產業發展具有奠基性、戰略性、支撐性的領軍人才和團隊特別重大項目,最高可獲得1億元項目產業化資金資助。
我國歷來重視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人才政策。
3月18日,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中央統戰部信息中心聯合主辦的海歸季談——海歸代表暢談“兩會”在歐美同學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