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個二線城市出臺吸引人才的政策,頗為搶眼。據報道,今年將有750萬大學畢業生,以北京和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戶口指標收緊;以武漢、西安和長沙為代表的二線城市,則紛紛向畢業生釋放“政策大禮包”:送錢送戶口,還送房住。(7月10日中國新聞網)
人才是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活水源頭,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的驅動,要盤活一個企業,撬動一個產業,人才很關鍵。所以,為了掙搶人才,各大城市紛紛拋出了“橄欖枝“。
人的基本需求就是“吃穿住行”,所以想畢業生釋放“政策大禮包”:送錢送戶口,還送房住。這看起來很誘人,但是這并非送到了畢業生的“心坎上”,畢竟這是作為一個城市、一個企業站在自身的角度考慮,而畢業生需要的才是他們的“軟肋”。
那么,畢業生的“軟肋”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是發展空間。
正如老子所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能夠走上“王者”巔峰寶座的人無不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精益求精,閃現出敬業、專注、精益、創新的“特質”,而這種特質必將成就一個人,也會成就一個企業、一個城市的發展。
拿破侖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管是初出校園的“新生”,還是在職場的“老生”,都希望能夠成為自己領域的“頂尖者”,自然會在選擇去向的時候不僅僅關注于眼前利益,他們看得更遠。
發展空間是人才價值實現的條件,是他們追求的動力,也是他們駐扎下來的“理由”,所以,要留住人才,釋放“政策大禮包”遠遠不夠,更要讓一個城市、一個企業變得“有價值”,才會對人才有吸引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棲。(劉明月)
畢業生無論是選擇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主要是看其能否提供足夠多的優質資源與發展機遇。
今年以來,多個二線城市出臺吸引人才的政策,頗為搶眼。有網民表示,二線城市已經認識到了“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來”, “搶人”大戰標志著城市間步入了從經濟增長大戰上升到軟實力比拼的高維競爭。網民“江德斌”表示,如今二線城市開啟的“搶人大戰”,實則為城市發展蓄力,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
今年以來,多個二線城市出臺吸引人才的政策,頗為搶眼。
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業內人士預計,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回落,或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現環比下行的表現,在慣例淡季的7月、8月,市場降溫可能會更加明顯。
受樓市調控政策不斷收緊影響,4月一二線城市住宅成交量整體降溫。同日,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發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4月樓市成交整體下行,其中一二線城市均不同程度地下降,三線城市同環比略有增長。
受樓市調控政策不斷收緊影響,4月一二線城市住宅成交量整體降溫。同日,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發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4月樓市成交整體下行,其中一二線城市均不同程度地下降,三線城市同環比略有增長。
總體上,房地產風險處在可控水平,個別城市風險較大。
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一二線城市房價走勢繼續呈現積極變化,三線城市總體較為穩定 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分別比上月減少7個和8個;環比下降的城市個數增加,分別比上月增加4個和7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連續2個月出現回落,二線城市二手住宅價格同比漲幅本月開始回落。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多數城市房價持續上漲,熱點二線城市全面取代一線城市成為房價上漲“領頭羊”。業內人士認為,去庫存效果顯現,未來調控應“去庫存”、“去杠桿”兼顧,防止房價泡沫化。
不少“北漂”曾認為賣掉北京的房子,能在老家過得更好,但現在這種觀念,似乎有些落伍了。數據顯示,7月份,在51個新房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前十位的城市幾乎被二線城市包攬,深圳以2%的漲幅成為唯一上榜的一線城市。
在合肥、蘇州、南京率先重新啟動執行房地產限購、限貸措施之后,8月31日,廈門市下發政府文件,在全市范圍內重啟以限購為核心的一系列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手段。
8月份,30個城市中有20個城市的成交量出現環比增長態勢。其中蘇州市場環比增幅為30個城市最高水平,達到93.9%。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7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熱點二線城市房價領漲,二線城市領頭羊已經不再是“四小龍”,其范圍已經擴大到十個二線城市,房價環比漲幅均超越一線城市北上廣深。
鄭州房地產市場的火熱,不意味著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而是消費能力已經兜不住房價了。各種跡象表明這種態勢還將繼續演化,如果鄭州繼續熱下去也會同樣得到調控。
對于各城市房價的走勢,一般都遵循短期看庫存,中期看貨幣政策,長期看人口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