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的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上,食品安全領域專家通過講原理、做實驗,為公眾詳細“掰謊”,為生鮮美食洗刷“冤情”。(新華網7月3日)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已經成為我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社會越是關注,謠言也就越多。“西瓜打針”“螃蟹注膠”“蔬果染色”等眾多生鮮食品謠言開始新一輪傳播,不但使行業損失慘重,也造成消費者“舌尖上的焦慮”。究其原因,與我國的食品安全現狀,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公眾的高度關注,“唯恐天下不亂者”恣意橫行密切相關。那么,如何有效應對舌尖上的謠言,提振食品行業活力,消除公眾焦慮呢?
一是打基礎。“不怕樓房高,只要根基牢”。打好食品安全基礎,構建良好的食品安全社會環境,一方面要按照習總書記“四個最嚴”的要求,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局面;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做良心食品、做放心食品。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水平越高,應對謠言的能力就會越強。
二是搞體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焦慮、恐懼,是因為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化,導致很多人不懂農業,不懂農產品如何生產,更不懂什么樣的食品才是是安全的食品。將韭菜認成草,麥苗當成蔥的笑話時有發生。因此,要消除大眾對食品安全的懷疑心態,可以多開展一些農業體驗式的活動,讓大家對食品的生產過程多體驗、多了解,增加大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三是做實驗。“事實勝于雄辯”。中央電視臺有一檔“是真的嗎”節目,社會關注度較高,深受觀眾喜愛。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其迎合了大眾的心理渴求,有效消除了他們的心理焦慮。同理,食品安全領域的謠言一旦發生,如果有權威機構及時站到前臺來現場實驗、現場演示、現場驗證謠言,并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及時讓公眾知曉。謠言在事實面前就會瞬間失去傳播的動力,變得不堪一擊。
四是講智慧。“流言止于智者”。謠言在破滅之前會由于大眾的不知情而變得撲朔迷離,群眾在謠言面前自然會感到無所適從。因此,破除舌尖上的謠言不僅需要普及食品安全知識,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增加食品安全信心,更需要廣大群眾不信謠、不傳謠的定力。這不僅僅是一種定力,更是一種智慧。(蒲曉飛)
營造食品安全放心消費環境離不開全社會共同的努力。讓我們凝聚同心,攜手共治,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科學、理性、積極、有序地參與到食品安全社會管理中來,推動形成政府、企業、行業組織、新聞媒體、消費者“五位一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共同捍衛“舌尖上的安全”。
6月1日,記者從省食藥監局獲悉,為督促食品生產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保障公眾“舌尖上的安全”,該局制定了《河南省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目前已發布實施。《規定》明確要求,食品生產企業應在原料控制、生產關鍵環節控制、檢驗控制以及運輸和交付控制等重要環節的關鍵崗位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5月22日下午,省長陳潤兒到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調研,并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匯報。會前,陳潤兒一行對省食品藥品檢驗所、省醫療器械檢驗所進行了考察。
若是一些人過于盲從與盲目,便很可能吃虧。對待“進口食品”,還是應與對待國產食品一樣,保持必要的警惕性與鑒別性,唯此,才能避免成為不安全食品的受害者。
修訂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力爭在年內完成——這是近日印發的國務院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中所定的目標。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按照《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工作規定》有關規定,批準發布了《食品中西布曲明等化合物的測定》《原料乳及液態乳中舒巴坦的測定》《豆芽中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測定》等3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
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消息,近日,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領導小組辦公室與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以下簡稱中咨公司)簽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國家層面公示評議工作合作協議,確定中咨公司為第三方評價機構,對首批試點城市開展第三方公示評議工作。據悉,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名單將于今年6月前公布。
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介紹了我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并就如何粉碎食品謠言、奶粉抽檢情況怎樣、外賣如何監管、中成藥名字為何要整頓等問題進行了回應。
2月26日,記者從市食藥監局了解到,在“三大整治”攻堅戰中,全市背街小巷、城鄉環境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據悉,全市食藥監部門檢查各類食品經營戶5346戶次,檢查背街小巷116條,城鄉接合部26條。此外檢查小作坊139戶、銷售店387戶、小餐飲店662戶、保健品店23戶,先后取締無證經營店鋪79戶,責令停產停業8戶。
“平安校園”創建工作是學校高度重視的一項常規工作,伴隨著新學期的開始,各項安全管理工作同時啟動,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我買了一袋面粉,不知道里邊含不含面粉增白劑,你們能不能幫我檢測一下?”“我剛買了毛蝦,感覺分量不足,能不能用你們的公平秤幫我稱一下?”“聽說你們這里可以年報,我不會用電腦,能不能幫我現場做年報……”日前,在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區唐海鎮大集上,一群農民朋友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地向市場監管人員咨詢著。這熱鬧的一幕,是曹妃甸區市場監管局服務直通車活動中的一個場景。
可以說,雅士利在中新食品貿易及乳制品質量安全管控方面做出突出貢獻,是兩國經貿合作的典范,有利于兩國未來合作前景的建設。
2月17日下午,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2017年年會在京召開,來自政府部門、高校、企業、媒體和行業協會的2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就食品安全綜合治理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郭文奇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網絡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利用互聯網提供餐飲服務的,應當具有實體店鋪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
在利益的驅使下,低價收購未經檢驗檢疫的生豬和病死豬進行販賣,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最終受到法律嚴懲。經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近日以非法經營罪分別判處宋強、宋和等4人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各并處罰金20.5萬元,同時判決4人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三年內禁止從事肉類食品生產、銷售相關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