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選派機關優(yōu)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作為全面從嚴治黨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國共有19.5萬名第一書記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用激情與赤誠踐行駐村諾言,用拼搏與奉獻推動脫貧攻堅,讓一個個派駐村舊貌換新顏,贏得了群眾的信任、社會的認可。(6月27日 人民網-人民日報)
每個重要的時期,都會有共產黨員的身影;每個困難的時期都會有共產黨員歷經萬難取得勝利的場景;如今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又時刻看見這樣一群共產黨人,他們不怕臟、不怕累,臉上時刻洋溢著自信與幸福,他們如今是脫貧攻堅這片戰(zhàn)場上最可愛的人。
因為有他們,方能形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局面。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根據貧困村的實際需求精準選配第一書記,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抓黨建促脫貧攻堅,離不開第一書記這支先鋒隊。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政治素質過硬,品行服眾,清廉有為的“第一書記”們,才形成了一名“第一書記”就是一個貧困村的鎖,經他方能開啟該村的致富之門。
因為有他們,方能將重擔抗肩上。他們堅持把建強村黨支部作為首要任務,調整優(yōu)化班子結構,培養(yǎng)積蓄后備力量,健全完善規(guī)章制度,著力增強任職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他們立足自身優(yōu)勢,他們把產業(yè)扶貧的路子帶勁所在貧困村,帶動村民參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使集體經濟零收入的村落不斷繁榮發(fā)展;他們注重社會事業(yè),竭盡所能為群眾解決水、電、路、學、房等實際困難,在一樁樁好事實事中傳遞為民情懷;他們更加規(guī)范的運轉村組織,村干部集中辦公、值班坐班、財務管理等一批制度逐漸建立,“四議兩公開”加速落實,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的事大家辦的氛圍漸濃。
在他們的努力下,貧困地區(qū)已經建起了一棟棟嶄新的住房,一條條寬敞的馬路直通往日閉塞的村里,到處洋溢著幸福的笑聲。在他們的努力下,昔日得過且過的懶漢們也已重拾信心,主動學知識和技術,正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設美麗的家園,雖然哈有很多地方沒有脫貧,但相信只要有他們的地方就會有更多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也會帶動更多人自力更生,自助自強,他們的致富夢想一定會得以實現。(布夫惹古)
實干苦干、巧干樂干、敢干真干,“第一書記”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帶領廣大貧困群眾走出貧窮泥沼,走進幸福樂園,走向美好明天,在脫貧攻堅的決勝戰(zhàn)場,沖鋒陷陣,切實發(fā)揮“殺手锏”的作用。
近日,河南廣播電視臺啟動“脫貧攻堅記者蹲點”采訪活動,集合全媒體平臺優(yōu)勢,派出26路記者深入全省26個貧困村進行蹲點采訪,共同關心助力河南脫貧攻堅的大好局面。我們和駐村“第一書記”在一起,和貧困村老鄉(xiāng)在一起,傾聽、記錄并分享老鄉(xiāng)們脫貧攻堅的汗水和果實。
“大家工作在城市,拋家舍口到村里來扶貧非常辛苦,抓黨建、促發(fā)展、改善村容村貌,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很大犧牲。”
會說“百家話”其實并不難,關鍵要得系群眾情。百家話不是表面話,也不是客套話,因此黨員干部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入”群眾。
近日,經年度考評,確山縣公路局派駐確山縣瓦崗鎮(zhèn)葉老莊村第一書記朱海麗被瓦崗鎮(zhèn)黨委、政府評定為“優(yōu)秀第一書記”。
“我叫焦建鵬,是咱汜水鎮(zhèn)新溝村‘省派第一書記’,現就本人2016年的駐村工作情況向大家匯報……”
吳樹蘭,河南省扶貧辦副巡視員。從52歲起便開始了她的扶貧之路,先后在新蔡縣孫召鎮(zhèn)的大吳莊村和確山縣竹溝鎮(zhèn)西王樓村任黨支部書記,帶領百姓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為打贏河南脫貧攻堅戰(zhàn),自去年開始,省交通廳派出五位駐村的“第一書記”在脫貧道路上各顯神通。
為打贏河南脫貧攻堅戰(zhàn),自去年開始,省交通廳派出五位駐村的“第一書記”在脫貧道路上各顯神通。
“第一書記”駐村要始終履行好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職責,充分發(fā)揮黨建指導員的作用,當好參謀和掌舵人的角色。
元宵佳節(jié),扶溝縣包屯鎮(zhèn)朱村崗村委大院鑼鼓陣陣、笑聲連連,在省政協駐該村“第一書記”劉延志的組織下,村民們歡聚一堂,大家一起看舞蹈、猜燈謎、吃元宵,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喜慶的元宵節(jié)。
牢記“第一身份”,才能履好“第一職責”。作為一名黨員,無論擔任什么領導職務,都要自覺地把黨員身份放到官員身份前面。
黨員干部當時時刻刻、方方面面爭做“一面紅旗”,才能在群眾心中樹威、樹信、樹形,進而凝聚人心、聚合民意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
“造血”首先得要打好基礎、建好隊伍。基層組織就是發(fā)展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共奔小康,村里得有個領路人。正所謂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干部看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