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干部職工“回爐鍛造班”在遂寧市安居區黨校開班。47名學員中既有科級領導,也有一般干部職工,他們中有為官不為、為官不廉者,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者,其中包括當“甩手掌柜”的、工作不推不動的、遇到矛盾問題繞道走的、履行“一崗雙責”不到位的人。(6月13日《四川日報》)
此次遂寧市舉辦的干部職工“回爐鍛造班”,被召回“回爐”干部心情復雜,也有委屈,一方面說明此舉對他們的思想沖擊不小,另一方面如何讓他們“回爐”得心服口服也值得深思。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對于“問題干部”進行“回爐鍛造”是組織對干部“恨鐵不成鋼”的嚴管和厚愛,是組織“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體現,是從嚴管黨治吏“容錯糾錯機制”的生動實踐,更是對挽救干部的苦心之舉。
然而不可否認,個別少數黨員干部患有“軟骨病、爭利病、老爺病、懶散病、推諉病”等常見“機關病”,為官不為、為官亂為、慵懶散浮拖軟,大局意識不強、拉幫結派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在其位不謀其政,班子不團結,群眾意見大,組織不滿意。因此,舉辦干部職工“回爐鍛造班”,是治理“為官不為”的有益嘗試。干部的身份不是終身的,工作也不是鐵飯碗,為官不為者就應該也必須被問責。“回爐再造”既能夠成為束在干部頭頂的緊箍咒,也能夠避免“一棒子打死”,也算一種保護。
“事業興衰,關鍵在人,治國之要,吏治為先。”要讓被召回的干部主動融入鍛造、主動接受鍛造,消除“復雜、委屈”的想法,就需要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做到考核細則科學、考核標準統一、考核過程透明,考核結果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一個標準執行到底。堅決不搞雙重標準、多重標準、前后標準,決不能讓考核評價機制變成可緊可松的“橡皮筋”,要真正“一把尺子量到底”,讓被“召回”干部心服口服,心悅誠服接受“回爐鍛造”,接受組織再教育,在“千錘百煉”中增強黨性,進一步提振精氣神,向黨章黨紀看齊,激發新活力,展示新作為。
當然,作為黨員干部自身,要常懷敬畏之心、戒懼之意,加強自律、慎獨慎微,自覺檢查和及時糾正在行使權力、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問題,主動接受監督,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決不能拒絕監督、逃避監督。通過“回爐鍛造”,把理想信念錘煉得更加堅定,使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得到進一步強化,心系百姓,真正解民憂、辦實事、惠民生,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提升黨的執行力、公信力。(花芮雪)
干部的“復出”,必須要嚴把“關口”,防止干部“帶病提拔”,必須要保證干部的“治愈”,也必須要動態管理干部的“復發”。
為了提升學校干部自身素質,增強學校管理團隊的核心競爭力,一師附小于1月13日下午在校會議室開展了干部論壇活動。
因與一已婚女子在微信上聊天調侃,云南曲靖市某扶貧工作隊隊長被指“在下鄉扶貧期間,與貧困戶婦女發生不正當關系”。
新年來臨之際,為切實抓好全區組工隊伍建設,努力提高組工干部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12月30日下午,開封市鼓樓區委組織部對40余名組工干部進行了組工業務知識測試。
5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報》04版“人民論壇”刊發《一味低調非良策》文章,重點提及地方領導干部的新聞輿論工作,文章指出一些地方主要負責同志還不適應媒體傳播格局的深刻變化,骨子里仍然把新聞輿論工作當成花瓶,認為中看不中用,只要不添亂,就可有可無。還有的同志思維停留在“防火防盜防記者”階段,不懂得同媒體打交道。
談話是紀律審查最基本的工作方式之一,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明確指出“審查談話要體現思想政治工作水平”。隨著談話的深入,該名干部在違紀事實面前低下了頭,也深刻體會到紀律的嚴肅性和黨章的權威性。
近日,一段疑似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住建局干部在KTV內做出不雅舉止的視頻在當地朋友圈瘋傳。
近日,一段疑似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住建局干部在KTV內做出不雅舉止的視頻在當地朋友圈瘋傳。
新年伊始,又一批“蒼蠅”被拍。此次曝光的案例中,以村干部違規最多。作為農村最基層的組織,看看這些不為民做主的村官都犯了哪些典型性錯誤。
面對“人情”關,很多干部總是抱著僥幸心里,總認為“這是小事一莊”,“神不知、鬼不覺”。
巡視組發現在基層人事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違反組織紀律;超編進人、違規入編;執行組織人事紀律跑偏走樣;擅設機構;違規用人等。
巡視組發現在基層人事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違反組織紀律;超編進人、違規入編;執行組織人事紀律跑偏走樣;擅設機構;違規用人等。
嚴禁“黨內同志關系庸俗化”。嚴禁搞“小山頭”“小圈子”,在干部推薦、評先評優、崗位調整等事項中相互“幫襯”。
其中,該縣田橋鎮政府辦公室主任魏衍順吃拿商戶兩個蘋果不給錢的案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魏衍順到縣城了解蘋果價格,在某水果副食超市聊天時,魏衍順吃了一個蘋果沒交錢。隨又進入另一家超市,老板送給魏衍順一個蘋果當樣品,沒有交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