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共享單車就席卷蘭州大街小巷,用戶數量不斷增長。但是巨量單車突然涌入本已擁擠的城市公共空間,再加上一部分使用者的不文明行為,停車亂象的出現幾乎成為必然。(蘭州晚報5月27日)
作為共享經濟的重要產物,共享單車已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它為廣大民眾出行帶來極大便利,尤其是在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方面,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其綠色清潔的特性也在城市環保建設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共享單車“光鮮”的外表之下,依然隱藏著影響城市發展難題。
共享單車因其綠色便捷、減少交通擁堵備受追捧,但部分民眾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各類不文明行為也讓共享單車的作用發揮受到詬病。肆意破壞、亂停亂放共享單車,影響到其他人的使用,使用共享單車闖紅燈、逆行甚至是騎到快車道、高速公路上,更是嚴重影響了道路交通安全。種種不文明行讓以服務大眾,推進城市發展為投放目的共享單車蒙上了一層陰霾。
人無誠信不立,國無誠信不強。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科學引導、合理共治。對此,建立起相應的信息共享“黑名單”機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文明行文的發生。在以個人誠信作為制約不文明行為的手段的過程中,還要加大懲治力度。大可效仿鐵路部門對于失信旅客的處置方式。依照《鐵路旅客信用記錄管理辦法(試行)》,針對在動車組列車上吸煙或在其他列車的禁煙區域吸煙等7種不文明乘車行為,不僅將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行政處罰,還將被列入鐵路旅客信用“黑名單”,信用信息保存期為5年。同時,信息還將流轉至國家、地方相關部門和有關征信機構,出行或將面臨禁止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等等限制。
在共享單車的使用監管上亦是如此,對于使用過程中出現嚴重不文明行為,或是數次出現不文明行為的使用者加以限制,列入黑名單,一段時間內禁止其使用或者增大使用費用,甚至是同樣的令其“寸步難行”。通過誠信系統的制約性,遏制不文明行為,進而促進共享單車使用過程中的文明化,規范化。做到從根源上督促民眾建立良好的用車習慣,避免因不良行為對個人信用造成影響,讓誠信成為共享單車發展的基石,真正實現讓騎行更加綠色、便捷、文明。(劉正中)
共享單車能夠在極短時間內走遍全國,營銷模式固然功不可沒,但根本上還在于它“接地氣”、合民意,滿足了民眾需要,補上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短板。
記者從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獲悉,從5月25日起,共享單車被禁止進入首都地區駐軍的軍事禁區、軍事管理區和軍隊管理的醫院、住宅區、干休所等其它營院。
交通運輸部在今日上午的發布會上透露,目前不完全統計,全國累計投放超過1000萬輛,注冊用戶超過1億人次。針對共享單車投放過剩問題,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表示,在部分城市、部分地區,共享單車確實存在投放過剩的情況。
目前共享單車注冊用戶超1億人次,押金收取99元-299元不等,若不考慮部分企業在部分城市的免押金行為,行業總押金最低將近百億元。
禁止向未滿12歲的兒童提供服務,為用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和第三者責任險等,并要求推廣運用電子圍欄等技術。
5月17日早上6時許,鄭州市民殷先生在杜嶺街金水河邊晨練時,隱隱約約看到河中有黃色的物體,走近一看是兩輛小黃車。殷先生將此事告知了在附近巡邏的杜嶺街辦事處巡防隊員。
小黃車被上私鎖后,人貼出質問紙條。據爆料人介紹,上星期早些時候,只有一張共享自行車在樓下,上周三時增加到了三輛,不僅如此,還被鎖上了私鎖。
小黃車被上私鎖后,人貼出質問紙條。據爆料人介紹,上星期早些時候,只有一張共享自行車在樓下,上周三時增加到了三輛,不僅如此,還被鎖上了私鎖。
上海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李曄博士認為,共享單車,更多的應該回到交通本質上來。“慢行系統作為城市交通體系的一部分,主要是為行人、非機動車服務,屆時共享單車也應該在這個系統中運行。
共享單車的快速成長,有力推動了共享經濟的發展,而其對公共自行車的替代,對“黑摩的”的擠出,對出租車、網約車短途業務的分流,凸顯攪動出行市場、重塑交通體系的“鯰魚效應”。
共享單車平臺要不斷優化用戶體驗來爭取到用戶更多的關注,讓整個市場進入到一種良性發展的狀態,就必須把核心競爭力放到首要位置。
隨著共享單車隊伍的壯大,近來,多地發生共享單車安全事故。用戶騎行時可能沒考慮那么多,但真出了意外,誰來擔責呢?中新網了解到,部分共享單車平臺對此打的是“免責牌”,這合理嗎?
亂停亂放、私自開鎖,種種問題讓共享單車成為“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昨天,小鳴單車市場部負責人告訴快報記者,當天計費數據確實亂了,原因是租車計費系統升級導致的。
今天(4月20日),鄭州市公共交通總公司與鄭州天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共享單車管理平臺“單車之家”正式推出,該平臺除了能解決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同時市民以后在街頭刷公交IC卡便可租借共享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