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反腐高壓態勢之下,一批貪腐分子紛紛落馬,治吏越來越嚴,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但從新聞報道看,以庸政、懶政、怠政等為代表的不作為不擔當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5月22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這些不作為不擔當的黨員干部,有的善于“打太極”,將明哲保身奉為經典,習慣當“中轉站”、做“傳聲筒”;有的工作不上心,滿足于占位子、混日子、守攤子,遇事能推就推,能拖則拖;有的能力“余額少”,素質“缺口大”,門好進,話好聽,就是不辦事。這些庸政、懶政、怠政行為不僅貽誤了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發展機遇,也嚴重啃食了群眾的獲得感,其危害不容小覷。
現實中,不擔當、不作為的干部確實不少。無論是“無私無畏”,既然不想升了,就無所謂的“孫連成式”干部;還是做事乖巧,善于“見機行事”的“巧官”。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愿意擔當,遇事要么避讓,要么“踢皮球”“打太極”,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對待群眾漠不關心,或無視群眾的訴求,將群眾的所思所想拋之腦后,說白了,這就是“懶政”。
“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擔當是一種精神,更是職責所在,使命所在。“在其位,謀其政,成其事”是黨員干部該有的責任。然而,機關中總是存在個別干部“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欲究其根本,還是歲月磨滅了銳志,現實沖淡了激情,曾經堅守的理想信念逐漸忘卻使然。提振干部隊伍的精氣神,錘煉擔當的人生品格,必須引導干部形成“干部要干事,為官要有為”的價值認同。
有人說,古今中外,一個國家或民族,只有敢于擔當,才能興旺發達;一個政黨,只有敢于擔當,才能贏得民心、贏得政權、鞏固政權。完善用人機制,讓“有為者”有為更有為,錘煉擔當的人生品格,將那些精神飽滿、干勁充足、勇于擔當、奮發有為的干部提拔出來。同時,建立容錯免責機制,讓干部吃下“定心丸”,為有為者撐腰壯膽。(王繼川)
“農村新婚宴、滿月酒、升學宴、開業喜等‘人情往來’名目繁多,村民苦不堪言,甚至有因婚喪嫁娶致貧的情況。
黨員干部也應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從思想和感情深處真正把人民群眾當親人、當先生,不嫌群眾說話逆耳,嫌農民土氣,把人民群眾的事當家事,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隨著反腐大片《人民的名義》爆紅,昨日,一則“周口市委辦發文:根據紀委的有關安排,黨員要收看《人民的名義》,并交不少于1500字觀后感”的微信火爆了朋友圈。周口市紀委還在全市巡回組織播放了《全家福》《第一大案》等廉政教育電影,組織黨員干部進行觀看并撰寫觀后感。
干部的好壞,關系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作為一個平臺和橋梁,難免會有“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風險。
把好人生的“方向盤”,秉公用權、謹慎用權、干凈用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無疑是每名黨員干部的“護身符”。
員干部要腳踏實地,堅持以肯干提升境界、以敢干展示氣魄、以實干贏得尊重,真正在干事中促進地方發展、實現人生價值。
“擼起袖子加油干”是喚醒干勁的口號,是創造健康生態的因子,是為國效力的平臺。黨員干部應該做好帶頭作用,擼起袖子,讓全民一起加油干。
黨員源于群眾又不同于普通群眾,是群眾中的先進代表。黨員干部源于黨員又不同于普通黨員,是黨員中的佼佼者。
好家風不能只是說起來好看,看起來很美,想起來很幸福,要讓這一切從夢想照進現實,還是需要每一名黨員干部的參與,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堅守清廉、堅守正義、堅守紀律,涵養出好家風。
微信因其功能強大、方便快捷成為大多數人的“裝機必備”之一,而微信朋友圈更是備受青睞。
只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讓黨員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免去后顧之憂,輕裝上陣,集中精力在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上大干一場。
“讀書”不僅是補足黨員干部的精神之“鈣”,更是對黨員干部“精氣神”熏陶、培養。
“對表”是對黨的高級干部提出的嚴肅的政治要求,它不僅是對“黨的高級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全體黨員和黨的各級組織提出的要求。
只有行得正、坐得端、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嚴守紀律,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才能從思想上筑牢防腐拒變的防線。
創新工作思維,創新工作方式,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總而言之都是為社會進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