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脫貧攻堅進入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幫扶干部務實肯干的精神,得到了當地群眾的肯定。可是小部分地方卻出現了表格扶貧、數字扶貧等不正?,F象,大量時間、精力耗在紙面上,要為村里做點實事,反倒只能擠時間。
脫貧攻堅本是一件民心工程,如果脫離了實際大搞表格扶貧,必然會傷民心。要真正實現貧困村的脫貧目標,幫扶干部必須真心融入農村,要有“踏地十年”的決心,以造福一方的責任心,干事創業的事業心,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
強化責任意識。幫扶干部需要強化責任意識,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業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要愛崗敬業,視事業為生命,自覺把改革、發展與穩定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要研究上級政策,結合實際理思路,強措施,抓落實,不相互觀望,不推拖等靠,貽誤時機。要履職盡責,不要留有余地,不丟三落四、顧此失彼,要恪盡職守,盡心盡力地抓,千方百計將工作做細、做實、做好。要敢于擔當,肯于負責任,敢于冒風險,勇于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化解各種復雜矛盾,不瞻前顧后,畏首畏尾,敷衍塞責。
強化實干作風。幫扶干部需要大力倡導求真務實的作風,反對油嘴滑舌,反對作風浮夸,反對以文件落實文件,反對以會議落實會議,察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創實績。要倡導雷厲風行的作風,要立說立行,立竿見影,真抓實干,一抓到底。要大力倡導敢于較真的作風,敢于嚴抓細管,對工作精益求精。要不斷完善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及時分解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嚴格獎懲。對重點工作,要有決策,有部署,有檢查,有落實,有始有終。要肯于吃苦,甘于奉獻,身先士卒,樹好榜樣,帶頭促工作,帶頭抓落實。
強化創新激情。幫扶干部需要時刻保持創業的激情,不斷激發創業的活力,以創新促發展,以創新求進步。要創新工作思路,學習借鑒先進思想,緊密結合貧困村實際,提出有創意、有特色的思路,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指導推進各項工作。要創新工作舉措,加強對形勢任務的動態分析,針對工作實際,用新思想研究新情況,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用新舉措推進新發展。要創新工作載體,注重集中群眾的聰明才智,概括提出做好工作的新途徑、新載體。要善于總結提升經驗做法,建章立制,促進脫貧摘帽工作規范化、制度化。(胡泊)
作為脫貧攻堅戰的排頭兵、領路人,各級扶貧干部更要立好標桿、做好表率,用“愚公移山“的實干精神、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實干行動讓扶貧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他們怎么做到的?究竟下了哪番"繡花"功夫?現在是什么面貌?脫貧之后的路又該怎么走?河南廣電全媒體推出六集系列微專題《蘭考之變》,為您講述蘭考脫貧背后的故事,給正走在脫貧路上的干部和群眾以參考。
“繡花”,一針一線都是真。向貧困宣戰,來不得半點馬虎,更是要“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
脫貧工作不能靠一己之力,脫貧要求我們發動群眾,集思廣益,要求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積極聯絡,全情投入,踏石留印,鑿壁留渠,以忘我的奉獻精神和勇承重任的擔當感染和帶動群眾投入到脫貧攻堅中。
脫貧攻堅,不能遺漏任何一個細節:基礎工作扎實不扎實,幫扶措施精準不精準,資金管理嚴格不嚴格……所有這些都必須環環相扣,層層壓實。
只有讓人民吃得飽、穿得暖、安居樂業,收入水平和經濟實力真正跨過“貧困基準線”才能算得上名副其實的“扶真貧、真扶貧”,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才會由“數字量變”到“生活質變”。
脫貧攻堅是一個地區脫貧的要素之一,需要外來“輸血”,更需要當地群眾自動“造血”,才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法寶。唯有如此,才會讓“輸血”變“造血”讓“有限”變“無限”,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扶貧幫扶隊伍。
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可持續生計方法是近年來對貧困進行評價的一種新方法,它是基于對貧困原因的深層次理解而提出的,大致包括了就業、人的能力和自然資源等因素。
黨的十八大確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其中最難實現的就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
脫貧攻堅的號角已吹響,全體黨員干部要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涓涓細流匯成江河,點點心血聚成八方之力。
開局良好,我們當懷滿滿的信心,向著全面“脫貧”沖刺,向著全面“小康”挺進!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中華千古訓,不管做什么都要以實干為準繩,所謂實干,顧名思義就是實實在在地做事,脫貧攻堅也離不開實干,要以干為中心以實為本。
黨員干部紛紛到貧困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得到了貧困群眾的首肯,但是他們要真心融入農村,要有“踏地十年”的決心,以造福一方的責任心,干事創業的事業心,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
脫貧攻堅戰不同于改革創新戰,不是常說常新,而是需要越做越少,最好是取得徹底勝利,讓扶貧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