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好干部的“二十字標準”,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選人用人既要有寬闊的視野和胸懷,更要堅持硬標準、嚴要求,把崗位對人的“德”“才”的標準具體化為條件設置上的“硬杠杠”,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透明競爭,選出符合“二十字標準”的好干部。(來源:鳳凰資訊 4月5日)
“選賢任能”、“任人唯才”這些無疑都是干部選拔的標準,“為民務實清廉”自然是干部選拔任用的硬杠杠。培根《論司法》中有這樣一句話: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干部選拔作為“關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作用,如若不小心撕開一條口子,蛇蟲鼠蟻魚貫而入自然是“一顆老鼠屎打亂一鍋湯”,可謂是后患無窮。
干部是黨委政府的形象,代表黨委政府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踐“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犧牲一切”的承諾,代表的是黨委政府的顏面。因而,干部的好壞,關系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作為一個平臺和橋梁,難免會有“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風險。且不說干部“能力有大小”造成交流不暢的誤解,如若干部德行缺失,難免會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不良社會風氣侵蝕威脅,甚至導致“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權力依附,這樣的后果自然是兩敗俱傷。
人民或許有些舉棋不定,或許有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眼旁觀,或許有些畏首畏尾,亦或者有些風吹兩邊倒,甚至以自己“手無縛雞之力”,推脫自己作為主人翁的責任和義務,這讓干部有些嗤之以鼻。然而,“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作為人民的標桿和旗幟,作為領頭雁和領路人,干部有著“三個代表”的重要作用,自然的有引導社會文化和文明的作用和義務,而干部的好壞關系到的不單單是國泰,還有更多的是民安。關系到人民群眾對黨委政府的信心,也關系到人民參與國家建設的信心。因而,選好干部是組織部門的責任,是組織部門的義務,也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和鑰匙。(周晨希)
把好人生的“方向盤”,秉公用權、謹慎用權、干凈用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無疑是每名黨員干部的“護身符”。
員干部要腳踏實地,堅持以肯干提升境界、以敢干展示氣魄、以實干贏得尊重,真正在干事中促進地方發展、實現人生價值。
“擼起袖子加油干”是喚醒干勁的口號,是創造健康生態的因子,是為國效力的平臺。黨員干部應該做好帶頭作用,擼起袖子,讓全民一起加油干。
黨員源于群眾又不同于普通群眾,是群眾中的先進代表。黨員干部源于黨員又不同于普通黨員,是黨員中的佼佼者。
好家風不能只是說起來好看,看起來很美,想起來很幸福,要讓這一切從夢想照進現實,還是需要每一名黨員干部的參與,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堅守清廉、堅守正義、堅守紀律,涵養出好家風。
微信因其功能強大、方便快捷成為大多數人的“裝機必備”之一,而微信朋友圈更是備受青睞。
只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讓黨員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免去后顧之憂,輕裝上陣,集中精力在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上大干一場。
“讀書”不僅是補足黨員干部的精神之“鈣”,更是對黨員干部“精氣神”熏陶、培養。
“對表”是對黨的高級干部提出的嚴肅的政治要求,它不僅是對“黨的高級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全體黨員和黨的各級組織提出的要求。
只有行得正、坐得端、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嚴守紀律,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才能從思想上筑牢防腐拒變的防線。
創新工作思維,創新工作方式,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總而言之都是為社會進步而努力。
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涵養以民為本、天下為公的高尚品質,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甘于奉獻,樂于付出,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堅持以德立身、以信為本,永葆共產黨人天下為公的浩然正氣,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心性品質。
工作中要把上級精神與地方工作結合起來,把科學態度與實干作風結合起來,把尊重規律與開拓進取結合起來,把著眼長遠與抓好當前結合起來。
防止親屬“枕邊風”的危害不僅是在平時學習工作紀律上,更要保持領導干部對家風的清醒認識上,深刻認識“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樸素道理。
黨員干部要走好從政路,也需要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把人民公仆為人民的意識扎根在思想深處,踐行在行動上,才能改掉“慢作為”惡習,真正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