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決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輕,更不能搞變相游戲。”2013年,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新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對中外記者表示。李克強回應的是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關于如何推進簡政放權和轉變政府職能的提問。他還表示,這是削權,是自我革命,會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覺,但這是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3月15日 網易新聞)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這個宏偉目標,我國采取了一系列舉措,簡政放權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雖然保持著較高速度的增長,但是與往年相比一直面臨著下行的壓力,在全球來說都是如此,如何激發企業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就成為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加速推進簡政放權就變得十分必要。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可以用“乘風破浪”來形容,自08年經融危機之后,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讓世界為之側目,但正是因為如此高速的發展,也導致一些新問題的出現。一直以來,在我們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在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不斷成熟的今天,就需要給市場更多的自由以完全激發市場的活力,我們黨意識到從前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我國當前的國情,所以“簡政放權”應運而生。
從前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市場需求是需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另一個因素就是如何取得政府的認可,那么這就涉及到諸多的手續,有時甚至會成為首要考慮的因素,所以我們黨和政府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高度重視,這也是讓企業生存下去所必須考慮的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當然會涉及到許多利益因素,李克強總理在連續五年總理記者會上用到“壯士斷腕”這個詞,可見黨和政府的決心。
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經歷了簡政放權的改革陣痛期后,中國必定能再次以乘風破浪之勢駛向未來,“小康”一詞將在我們黨的領導下成為我國屹立于世界的鮮明標志!(一木)
3月1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采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李克強:簡政放權核心是要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在政府官員憑借自身權力消費職能的如今,簡政放權無異于有效的制止貪污,為加強發展厚重感點燃了“指路明燈”。
削文山填會海可以說是勢在必行,希望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也能享受到改革的“紅利”,能夠從繁文縟節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經歷投入到為群眾服務中去。
一個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建設,行政審批涉及50多個部門和機構,80多個環節。簡政放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從今年10月1日起,河南正式啟動“五證合一”制度改革,更加方便辦理注冊登記的企業。
用有力的“放”和有效的“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簡政放權不是寫詩,也不是畫畫,不需要“朦朧美”,不需要花拳繡腿、虛幻一招,而是一次真正的革命。
政府在自我削權、自我瘦身的戰役中,“簡政放權”是一種為社會和民眾松綁的重要舉措,能有效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簡政放權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一環。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5月9日的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說,“要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革煩苛之弊,施公平之策、開便利之門。國務院簡政放權送出這些改革紅利,國務院客戶端為您一一梳理!
簡政放權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我國簡政放權改革的步伐鏗鏘有力,老百姓對簡政放權成果的切身感受是:“證明不開了”“費用少交了”“‘衙門’好跑了”。
簡政放權關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關于全國十三億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關乎政府職能轉型服務方式轉變,同時又是系統性、復雜性的體制機制改革。
杜絕“奇葩證明”,關鍵在提高意識,重點在權力“瘦身”,根本在依法辦事。只有相關部門真正按照國家要求,動真格的“刪繁就簡”。
施政之道,在于簡化,只有減少辦事繁雜的“厚度”,才能增加群眾滿意的“深度”。一直以來,群眾去政府部門辦事,最怕遇到工作人員“打太極”。
近年來,我國簡政放權改革的步伐鏗鏘有力,老百姓對簡政放權成果的切身感受是:“證明不開了”“費用少交了”“‘衙門’好跑了”。
多年來,提起到政府有關部門辦事,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2014年7月16日,時任省長謝伏瞻在河南日報頭版發表署名文章《持續推動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激發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