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次兩會,無論是扶貧、改革、創新還是生態保護、“三農”問題、作風建設,習近平都是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一抓到底。抓“長”,是習近平對待工作一貫的態度。他不止一次強調,抓工作就要有久久為功、利在長遠的恒心和耐力。“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習近平用這句話形容工作抓“長”的重要性。改革發展,脫貧攻堅,每一項工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就是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用釘釘子精神,鍥而不舍地抓下去。
這是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3月5日推出的“語重心長”系列之《習近平兩會新語之“長”字篇》中“久久為功,一張藍圖干到底”這一部分的精彩概括。彈指間,黨的“十八大”召開就快五個年頭了,在這段時間了,從反腐倡廉到扶貧攻堅,從深化改革到創新發展,可謂齊頭并進,成果輝煌,各條戰線鮮花怒放,捷報頻傳。全國人民深知,黨和國家的這一系列舉措,絕不等同于以前的各次“運動”,因為總書記一貫的態度就是要抓“長”,決不允許那“曇花”般的“輝煌”。
“咬定青山不放松”,認準的事一定干。那山崖上的竹子原本立根“破巖”,但有經受“千磨萬擊”的堅韌,更有“任兒東西南北風”的豪邁,正是因為它有“咬定青山”的精神和意志。中國共產黨肩負著民族復興的偉大重任,那種盲目的、想當然的思想和行動,都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進步與發展。縱中共黨史上歷次挫折與失利,哪次不是對事態認不準,咬不定所造成的?無論是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都有過慘痛的教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可謂高瞻遠矚、明察秋毫,“認準”了反腐倡廉和脫貧攻堅是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必須,因此就“咬定”了這兩項工程,取得了階段性的、連續性的勝利,為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梅花香自苦寒來”,利民的事堅持干。要徹底鏟除腐敗,要真正脫貧攻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梅花的清香是從嚴寒中歷練出來的,那么各項事業的成功也就需要堅持。毛澤東同志說:“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這就告訴我們,任何政策方針,如果只注重一時的豪情,是沒有多大作用的。就像“十八大”后的反腐風暴一樣,有的貪腐官員以為就是一場“運動”,馬上就會“過去”,于是想方設法“避風頭”,有的甚至跑到了國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反腐沒有休止符”,只要腐敗存在,就絕不“收兵”。這種“堅持”,正是當年“長期抗戰”的思想理念,正是一種不達目的不止的執著精神。總書記強調扶貧工作要拿出“繡花”的功夫,就是要在“苦寒”中獲得“清香”。
“逆水行舟用力撐”,困難的事擼袖干。任何事業的發展、壯大都不會一帆風順,前進的路上必定荊棘叢生、困難重重,就好比“逆水行舟”,稍有不慎,就會“一篙松勁退千尋”。中央多次派出巡視組,就是為了防止反腐中的“松勁”現象;黨中央提出扶貧工作在“輸血”的同時更要注重“造血”功能的培養,一旦脫貧再返貧,就違背了初衷,得不償失了。“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總書記就是要求我們學會在“逆水”中前行的方法。在“十三五”中,反腐依舊在路上,脫貧攻堅正揚帆;打好藍天保衛戰,改革創新跨征鞍。這一切的工作,都需要大家“擼起袖子”,使出渾身解數“用力撐”,戰勝前進路上的重重困難,就會迎來新的輝煌。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習近平總書記“兩會新語”之“長”字篇,就是要全黨上下發揚“鍥而不舍”的精神,打一場民族復興的“持久戰”。我們當牢記總書記的教導,將一個“長”字刻在心中,落實到行動上,滲透到工作、學習的每一個角落。“莫嫌海角天涯遠,但肯搖鞭有到時”,在民族復興的路上,策馬揚鞭,迎來的將是國運昌隆、人民安康的喜人景象。(何竹梅)
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政治生態跟自然環境一樣需要時刻維護,一旦破壞,恢復起來起來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今年的兩會,可以說是滿滿的“干貨”,從“部長通道”到會場,從“會場鏡頭”到“場外鏡頭”,從線下民生到線上民生,處處都透露出了“民生”二字,也凸顯了“人民”二字的重量。
愿我們各級政府,把厚植民生作為首要工作任務,從細、從小、從實、從惠入手,采取措施扎實推進、擲地有聲,如李克強總理囑托,該給群眾辦的實事一件也不能少。
干部們只有在日常工作中靜下心來,多去思考問題所在、百姓所需,將各項工作的軌道對接,加快推進工作發展,著力解決問題,才能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構建更加美好的中國。
總書記連續五年在上海團談到創新,寓意深刻,旨在希望黨員干部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行使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把黨的方針政策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開拓創新,謀劃發展,開辟發展新途徑,突破常規,出奇制勝,以創新促發展。
用法律的利劍來懲處不法行為,維護公平正義,這是時代的擔當,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來自最基層的數據,才會真實可信,才是群眾的真實心聲。當群眾的訴求能通過暢通的渠道獲得表達,才會油然而生一種獲得感。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邀請15位部委“掌門人”召開記者會,回答提問。每一場記者會都包含了許多內容,小編精心整理出精華版,100個問題基本涵蓋了15場部長記者會的干貨,與大家分享
兩會“干貨”是擰干水分的“民意”,也是政府施政的重要參考標準,只有順應民意,制定的正常方能合乎民心,才能讓惠及民生的“兩會紅包”真正地成為群眾喜歡收的“紅包”。
“部長等記者”并非只是身份上的變換,而是一種作風上的變化,一種態度上的變化,從被動問到主動等待問,是執政理念上的轉變,是服務態度上的更新,是主動作為的新標桿,讓兩會在一種透明、公開的方式下打開。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而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比去年多100萬人,就業壓力可想而知。全國人大代表、東莞鼎泰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馨,16歲從南陽新野農村奔赴廣東,從打工妹一步步成長為公司董事長,如今管理員工近2000人。
在3月13日的全國兩會河南團小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徐筱薌呼吁,為了讓老百姓感受到司法公正,建議最高檢對全國刑事案件執行巡視檢查工作要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
國家戰略疊加,河南機遇爆棚。一夜之間,這么多的機遇、這么多的優勢、這么多的任務都交給了河南?河南該怎么消化?如何把機遇變成商機,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如何面對發展轉型過程中的甜蜜疼痛?如何讓老百姓在戰略機遇中有更都的幸福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到懲治腐敗力度決不減弱,零容忍態度決不改變,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這場正義之戰。
3月10日傍晚,陜西安康旬陽縣的高一學生楊康結束一周住校生活,回到爺爺奶奶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給出了過去一年脫貧攻堅的成績單: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超過240萬;棚戶區住房改造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80多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