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習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這是習總書記連續五年在同一天下午參加上海代表團的審議。(3月14日 央視)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創新是國家和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倳涍B續五年在上海團談到創新,寓意深刻,旨在希望黨員干部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行使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把黨的方針政策同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開拓創新,謀劃發展,開辟發展新途徑,突破常規,出奇制勝,以創新促發展。
在學習中創新。黨員干部要從自身做起,把加強學習作為政治責任、精神追求、思想境界,把理論學習與探索解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致用、學以創新。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排除種種干擾,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學習上,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做勤于學習、善于思考的典范。
在改革中創新。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黨員干部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群眾統一起來,抓改革,促發展。要用寬廣的眼界、戰略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維分析判斷形勢,正確處理矛盾,理順不同利益間關系。要嚴格依法辦事,主動轉變職能,依法行政,營造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在實干中創新。創新之要,重在實干。黨員干部要大力發揚實干精神,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克服困難,把加快發展的立足點放在真抓實干、開拓創新上,大膽地想,勇敢地試,堅決地干,特別要在項目建設、脫貧攻堅、產業調整等重點工作上出實招,使絕招,用新招,創造特色,培育典型,推動整體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在總結中創新。黨員干部在工作中,要在創造性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不斷探索,不斷完善。要全面總結成功的經驗,更要汲取失誤的教訓,不能憑經驗辦事、想當然辦事,不能故步自封、裹足不前。要把繼承與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尋找新規律,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思路,制定新舉措,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開創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胡喜慶)
干部們只有在日常工作中靜下心來,多去思考問題所在、百姓所需,將各項工作的軌道對接,加快推進工作發展,著力解決問題,才能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構建更加美好的中國。
用法律的利劍來懲處不法行為,維護公平正義,這是時代的擔當,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來自最基層的數據,才會真實可信,才是群眾的真實心聲。當群眾的訴求能通過暢通的渠道獲得表達,才會油然而生一種獲得感。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邀請15位部委“掌門人”召開記者會,回答提問。每一場記者會都包含了許多內容,小編精心整理出精華版,100個問題基本涵蓋了15場部長記者會的干貨,與大家分享
兩會“干貨”是擰干水分的“民意”,也是政府施政的重要參考標準,只有順應民意,制定的正常方能合乎民心,才能讓惠及民生的“兩會紅包”真正地成為群眾喜歡收的“紅包”。
“部長等記者”并非只是身份上的變換,而是一種作風上的變化,一種態度上的變化,從被動問到主動等待問,是執政理念上的轉變,是服務態度上的更新,是主動作為的新標桿,讓兩會在一種透明、公開的方式下打開。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而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比去年多100萬人,就業壓力可想而知。全國人大代表、東莞鼎泰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馨,16歲從南陽新野農村奔赴廣東,從打工妹一步步成長為公司董事長,如今管理員工近2000人。
在3月13日的全國兩會河南團小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徐筱薌呼吁,為了讓老百姓感受到司法公正,建議最高檢對全國刑事案件執行巡視檢查工作要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
國家戰略疊加,河南機遇爆棚。一夜之間,這么多的機遇、這么多的優勢、這么多的任務都交給了河南?河南該怎么消化?如何把機遇變成商機,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如何面對發展轉型過程中的甜蜜疼痛?如何讓老百姓在戰略機遇中有更都的幸福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到懲治腐敗力度決不減弱,零容忍態度決不改變,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這場正義之戰。
3月10日傍晚,陜西安康旬陽縣的高一學生楊康結束一周住校生活,回到爺爺奶奶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給出了過去一年脫貧攻堅的成績單: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超過240萬;棚戶區住房改造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80多萬戶。
2016年下半年,中國對外投資和其他方面的外部花銷比較猛一些,每年下半年這個季節都會多一些,去年多得明顯一些,也包括有一些企業在外面收購的熱情比較高。
全國兩會漸入佳境,《老楊會客廳》也順勢而為,在北京搞了好幾場大事。比如,我們正式和環球網達成合作,老楊成了環球網特約評論員,《老楊會客廳》也正式入駐環球網……
3月9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開放日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在近百名中外媒體記者的注視下,10位代表先后發言,就農業發展、養老休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建言獻策,并接受記者提問。
兩會熱點雖然能夠激起民眾熱議,但是未必就是能夠代表民意,反映民聲的“好聲音”。相反的是,一些“兩會冷點”卻是而被輿論所忽略的“沉默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