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兩年的時間過去了,知青有的返城,有的招工,有的當兵,大部分都走了。我晚上跑到近平那里去,他還保持著看書的習慣,只要有時間,他都捧著一本書看,看到很晚才睡。(澎湃新聞)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應該成為黨員干部的“興趣愛好”。一些觀點認為“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只要領導有“愛好”就有“突破口”,就可以“撿漏”,就可以攻克,然后“以錢買權”。一些落馬官員的唱歌愛好、打高爾夫愛好、甚至是書畫愛好都被當做了行賄工具。筆者認為,領導的讀書愛好才是“攻不可破”。
一方面讀書是實實在在的精神洗禮。如果黨員干部類似打高爾夫的愛好是屬于物質愛好,這樣的愛好容易讓黨員的“防線”被“物質誘惑”沖破,那么“讀書”這樣的精神愛好就是視物質為腐朽。“多讀書、讀好書”不僅可以補足精神之鈣,建立思想信念“底線”,筑起“防火墻”,自覺砥礪物質誘惑。
另一方面讀書是踏踏實實的行動指南。用理論知識武裝大腦,有利于新機制、新方式的構想形成,當頭腦充滿了“奇思妙想”,就會萌生出“大干一場”的精神氣,就會有“學以致用”的沖動,最后讓黨員干部將書上的知識在實踐中運用、拓展、創新。
“讀書”不僅是補足黨員干部的精神之“鈣”,更是對黨員干部“精氣神”熏陶、培養。“讀書”不僅可以指導“八小時之內”的工作完成,還可以充實“八小時之外”的生活。所以,讓“讀書”成為黨員干部“興趣愛好”是一舉多得的方式。(胡臣臣)
“對表”是對黨的高級干部提出的嚴肅的政治要求,它不僅是對“黨的高級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對全體黨員和黨的各級組織提出的要求。
只有行得正、坐得端、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嚴守紀律,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才能從思想上筑牢防腐拒變的防線。
創新工作思維,創新工作方式,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推動社會健康發展,總而言之都是為社會進步而努力。
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涵養以民為本、天下為公的高尚品質,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甘于奉獻,樂于付出,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堅持以德立身、以信為本,永葆共產黨人天下為公的浩然正氣,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心性品質。
工作中要把上級精神與地方工作結合起來,把科學態度與實干作風結合起來,把尊重規律與開拓進取結合起來,把著眼長遠與抓好當前結合起來。
防止親屬“枕邊風”的危害不僅是在平時學習工作紀律上,更要保持領導干部對家風的清醒認識上,深刻認識“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樸素道理。
黨員干部要走好從政路,也需要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把人民公仆為人民的意識扎根在思想深處,踐行在行動上,才能改掉“慢作為”惡習,真正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黨員領導干部不僅自身要做廉潔自律的表率,還要培育良好家風,嚴格約束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黨員干部爭做家風建設的表率,引領垂范,必將為弘揚正氣,早日共圓壯美中國夢注入勃勃生機。
黨員干部只有把讀書所獲外化為創新實踐,才能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領導干部身居要職,能夠接觸的層面和風景自然是不一樣的,能夠感受到的風俗人情也是不一樣的,能夠體會到的人情冷暖還是不一樣的。
習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
黨員干部要真正遠離底線,將“安全區域”變成體操場,在工作和生活的舞臺上展現風采,切不可走進底線雷區。
干部唯有真正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奮斗信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不斷增強自信,群眾才能不斷提升幸福感、滿意度。
干部作風如何,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面對媒體貴在“好聲音”,工作做得好與壞,群眾滿意是與否,不用干部自說自話,實事就擺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