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中國新聞網刊載《人民日報談扶貧:不能“拉手能站、撒手就癱”》一文。文中作者說因工作關系,他接觸過一位一線扶貧干部。這位干部說,工作忙不怕、累不怕,就怕搞成了上呼吸機式扶貧。“你見過有些上呼吸機的病人沒?插上管子,呼吸順暢,管子一拔,馬上不行了。自身失去機能了,純靠外力了。”這位干部的比喻挺形象。扶貧脫貧如果做成了這樣的兩張皮,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沒有激發出來,靠政府發錢維持著,拉著手能站著,撒開手就癱下,這個“脫貧成果”就相當脆弱了。
文中引用的這位扶貧干部的比喻確實十分貼切。近段時日以來,為扶貧工作而奔忙的基層干部確實辛苦異常。在他們的帶動下,一大批貧困戶摘掉了窮帽,走上了沖刺小康的大道。但在具體的扶貧操作中,的確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音符。有的貧困戶致貧原因就是傳統所說的好吃懶做,并不缺乏勞動力,但反而一味“等、靠、要”,全憑政府那點扶貧資金過日子。或許,短時間里還過得去,但政府的扶持不是無限的,倘若總是坐吃山空,別說這點扶貧款,就是再大的家底也會被吃空的。
那么,該怎樣破解扶貧中的這種畸形現象呢?應當摒棄“一刀切”,實施分層扶貧。在一些地方,上級為省事,干脆把扶貧款項直接發到貧困戶手中,然后就上報脫貧。群眾在領導這筆錢后,有的用作周轉經開始了創業之路,有的卻用“遠水救不了近火”為由,直接消費這點錢。前者是可扶之對象,后者則為扶不起之阿斗。那么,在實施扶貧中,就應當把貧困戶分為幾個層次,再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措施,方可使“脫貧成果”不再脆弱。
對那些喪失勞動能力、無力自救的群體,就當結合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再輔之以基本生活開支的補助,兜底解決其衣食住行問題。而對那些因疾病、災害致貧的人家,也要幫其度過目前的難關,然后鼓勵脫貧斗志,幫助其選擇脫貧路徑,協調好關系,作好相關的指導。對那些本身懶惰而致貧的貧困戶,更不可直接“發錢”,而是要對他們進行新的“訓導”,精神上鼓起他們的信心,款項上采取逐步到位的方法。比如,幫助其選定項目,然后要他們自己“墊底”,定好計劃,項目實施到哪一個步驟,政府給予多少補貼。這樣,一味好吃懶做就得不到現金,想揮霍就難了。
當然,要實施這種分層幫扶,有些時候就是欲速而不達,不能重犯當年“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錯誤。在強勢突擊下,根本不能“脫真貧”。我們常常說“治標更要治本”,“本”者,根也。如果就連“窮根”都沒有找到,就拿著政府的那點幫扶款瞎折騰,對于那些完全喪失致富信心的人來說,真的無異于呼吸機了,治短時之標,誤長久之本,真有些本末倒置了。這,也不能全怪基層干部和老百姓,上級有關監管部門的“求勝心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在沒有完全摸清基層動態的基礎上就想當然制定一些還非按時完成不可的計劃,就容易讓人鉆空子,出現“突擊”扶貧,“呼吸機”式的扶貧等。
當年王安石說“有惠人之名而無救患之實”,本來是揭露當時假借救災名義而中飽私囊的官員,但當下那種“呼吸機”似的扶貧不也是這樣嗎?政府的錢出了,扶貧工作也搞了,百姓也“脫貧”了。但事實呢?“貧”未脫,人也累,真“無救患之實”也。為此,首先幫助那些人回復已經失去了的機能,然后再行輸氧,才能真正激活其創業動力,實現脫貧致富。這樣,才治標又治了本,扶貧才找到了根。(何竹梅)
12月26日,市政協主席鄭大文,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漢征一行到臺前縣清水河鄉潘集村,就精準扶貧工作進行實地調研。鄭大文一行實地察看了潘集扶貧就業基地和智慧潘集電商中心,聽取了潘集村扶貧工作匯報。
扶貧不是花架子,致富才是真考題。離全面脫貧越來越近,更當堅守這最后一公里,把扶貧攻堅的凱歌唱響。
記者推介:當前,扶貧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在精準扶貧“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三個環節中,“怎么扶”是實現扶貧目標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考驗幫扶者智慧的關鍵環節。
昨日下午,全市民政系統扶貧工作推進會在武陟縣養老中心召開。宮松奇首先帶隊來到武陟縣嘉應觀鄉御壩村和詹店鎮馮莊村,觀摩御壩村慈善幸福院的管理情況及慈善援建的馮莊村小學、慈善工作站、慈善愛心超市、慈善種植幫扶基地的運營情況。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6月27日至7月2日在北京舉行。6月29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
”一位老農用飽經風霜的手握著原陽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梁彥勛的手深情的說。梁彥勛指出,做好農村精準扶貧開發工作,不僅是一項艱巨的經濟任務,更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是當前最大、最急、最需的民生工程。
座談會上,中共中央辦公廳、人民日報社、國家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中國證監、民生銀行等6家中直單位駐豫幫扶的代表進行了發言。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考核工作從2016年到2020年,每年開展一次。值得注意的是,考核指標的數據來源除了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全國農村貧困監測等“官方”數據外,還將適當引入第三方評估。
開展扶貧攻堅,是為了提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實力,帶動當地老百姓發家致富,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人人。
11月30日,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革命老區開發建設座談會精神,討論研究我省貫徹落實意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主持會議并講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之際,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這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后召開的第一個中央工作會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
這項工作事關重大,《意見》要求中央組織部牽頭,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統計局等部門征求地方意見,研究提出具體辦法。對這些貧困地區來說,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保命錢”和減貧脫貧的“助推劑”,同時社會各界對如何監管使用扶貧資金也高度關注。
應該明確,首先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的提供等方面;除了錢之外,還需要加大扶貧的基礎制度投入。無論是阜平還是偏橋村,一個共性問題即在于缺人才,很多項目因為缺乏相應的技術人才而失敗。
國務院扶貧辦今日將在北京召開2011年度全國扶貧工作會議。資料顯示,中國2001年核定了592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即原來的國家級貧困縣),10年來不少貧困縣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甚至成為經濟強縣,但它們仍然戴著貧困縣的帽子。
近來,該局又多方籌措扶貧款3.5萬元,所捐款項專人管理,主要用于幼兒園、愛心書屋、體育娛樂設施、衛生室、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