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承諾7個工作日就能辦理的房產證卻被拖了55天,明明應該及時告知公眾的事情,卻故意刁難、推諉拖沓、態度粗暴……近年來,從嚴治黨越來越深入人心,人民群眾紛紛點贊。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少數基層干部的“慢作為”病癥卻依然存在。(12月20日新華網)
慢作為,是相對于不作為而言的。相關部門對百姓提出的問題,不是什么也沒做,但做起來有一搭沒一搭,改進起來像烏龜爬,半天沒動一步。這就是典型的“慢作為”。正如有的人說,“慢作為”比“不作為”更可怕,這種隱形的官僚主義作風難以說清道明卻又實實在在地危害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慢作為”的背后是怕擔當責任、不積極主動的一種工作狀態,可以說是“任性”工作,并沒有把群眾的利益始終放在首位,更沒有執政為民初心。
“不作為”的官帽已經不保了,為何“慢作為”的病癥還這么多?從根本上來說是“考核機制”上的短板。不管是從上下班時間、工作期間內的規章制度,這都是干部提交給“上級部門”的成績單,而做事的成效根本沒有放在其中,這就是典型的“眼睛向上”。
其實,“慢作為”背后的不擔當就是因為責任意識的缺乏,壓力感、危機感不足,才會讓這些干部做事的態度擺不正。既然“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最終落腳點在“為民”,那么,干部的工作也需要讓群眾打分,才能測得出干部的工作到底做得好不好,做得群眾滿意不滿意。
習近平告誡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十八大報告深刻指出“只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黨員干部要走好從政路,也需要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把人民公仆為人民的意識扎根在思想深處,踐行在行動上,才能改掉“慢作為”惡習,真正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婧藍)
黨員領導干部不僅自身要做廉潔自律的表率,還要培育良好家風,嚴格約束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黨員干部爭做家風建設的表率,引領垂范,必將為弘揚正氣,早日共圓壯美中國夢注入勃勃生機。
黨員干部只有把讀書所獲外化為創新實踐,才能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領導干部身居要職,能夠接觸的層面和風景自然是不一樣的,能夠感受到的風俗人情也是不一樣的,能夠體會到的人情冷暖還是不一樣的。
習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
黨員干部要真正遠離底線,將“安全區域”變成體操場,在工作和生活的舞臺上展現風采,切不可走進底線雷區。
干部唯有真正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奮斗信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不斷增強自信,群眾才能不斷提升幸福感、滿意度。
干部作風如何,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面對媒體貴在“好聲音”,工作做得好與壞,群眾滿意是與否,不用干部自說自話,實事就擺在眼前。
古往今來,凡為政有成者,無不注重修身養性,好“儉”惡“奢”;注重實心為民,刪“繁”就“簡”;注重躬身自省,勤“檢”慎“行”。
黨員干部是時代先鋒,是模范標桿,“四自”能力是黨員干部永恒課題,唯有不斷凈化、完善、創新、提高,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民。
實績是群眾評判干部優劣的一把尺子,干部只有注重務實進取的形象,以腳踏實地、開拓進取、鍥而不舍的實干精神,真心為民辦事,真正為民謀利。
從中央到地方,干部們紛紛用屬于自己的方式從上至下,通過新媒體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通過這個平臺表達對民意的尊重與敬畏。
榜樣給予我們力量和信念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在為民服務中以實干擔當、在干事創業中以勤勉敬業奉獻之精神向他們看齊。
在新長征的路上,黨員干部在基層環節上所起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敢于擔當,干好實事,是群眾對干部最起碼的要求。要想取信于民,就得腳踏實地真抓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