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位高空作業的電網工人聊天,問他:“登上那么高的鐵塔,還要在高壓電線上穿梭作業,你不頭暈嗎?”答曰:“剛開始也頭暈、也害怕,但師傅向我傳授了經驗,就是系好繩、定好神、向遠看,照師傅的‘九字經’去做,漸漸我就不頭暈了。”(來源:中國日報 12月12日)
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領導干部身居要職,能夠接觸的層面和風景自然是不一樣的,能夠感受到的風俗人情也是不一樣的,能夠體會到的人情冷暖還是不一樣的。然而,正所謂“溫水煮青蛙”,在不斷的溜須拍馬中,在不斷的阿諛奉承下,在不斷的燈紅酒綠里,在不斷的糖衣炮彈旁,正應了“高處不勝寒”的道理,然而“千金難買早知道”,領導干部手握重權,自然的知道權力的飛蛾撲火、招蜂引蝶,也自然的應該做好“高空防暈”的應對措施。
要系好法律的準繩。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凌駕于一切行為意識之上,是最高的標準和最嚴格的約束,以法律為準繩,要求一切工作和生活的行為都放在法律的框架結構之內。常言道“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領導干部要經常對照法律規范工作,要自覺的運用法律的“鐵掃把”掃一掃塵埃。正如毛主席所說:“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
要定好道德的底線。 “出淤泥而不染”,這是荷花的品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李白的人格底線;“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這是陶淵明的處事原則;“清風兩袖朝天去,免礙閻羅話短長”這是于謙的為人之道。作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職業,有著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和人格標準,有著執著的犧牲精神和奉獻實質。托爾斯泰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干部的責任心去哪兒了呢?
要樹立向前的目標。“錢途”和“前途”總是混淆了干部的視聽,,既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干部是不是也應該有“人往高處走”的升遷意識呢?人實現自我價值是個人需要,是無可厚非的認可需要,實現自我無非是一種經濟和能力來成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官場生存之道,生財之路顯然是行不通的,要實現自我只能是一種精神能力的認可,只能靠成績和職位說話,也只能追求“前途”,不是嗎?(周晨希)
黨員干部要走好從政路,也需要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把人民公仆為人民的意識扎根在思想深處,踐行在行動上,才能改掉“慢作為”惡習,真正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黨員領導干部不僅自身要做廉潔自律的表率,還要培育良好家風,嚴格約束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黨員干部爭做家風建設的表率,引領垂范,必將為弘揚正氣,早日共圓壯美中國夢注入勃勃生機。
黨員干部只有把讀書所獲外化為創新實踐,才能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習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
黨員干部要真正遠離底線,將“安全區域”變成體操場,在工作和生活的舞臺上展現風采,切不可走進底線雷區。
干部唯有真正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奮斗信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不斷增強自信,群眾才能不斷提升幸福感、滿意度。
干部作風如何,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面對媒體貴在“好聲音”,工作做得好與壞,群眾滿意是與否,不用干部自說自話,實事就擺在眼前。
古往今來,凡為政有成者,無不注重修身養性,好“儉”惡“奢”;注重實心為民,刪“繁”就“簡”;注重躬身自省,勤“檢”慎“行”。
黨員干部是時代先鋒,是模范標桿,“四自”能力是黨員干部永恒課題,唯有不斷凈化、完善、創新、提高,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民。
實績是群眾評判干部優劣的一把尺子,干部只有注重務實進取的形象,以腳踏實地、開拓進取、鍥而不舍的實干精神,真心為民辦事,真正為民謀利。
從中央到地方,干部們紛紛用屬于自己的方式從上至下,通過新媒體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通過這個平臺表達對民意的尊重與敬畏。
榜樣給予我們力量和信念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在為民服務中以實干擔當、在干事創業中以勤勉敬業奉獻之精神向他們看齊。
在新長征的路上,黨員干部在基層環節上所起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敢于擔當,干好實事,是群眾對干部最起碼的要求。要想取信于民,就得腳踏實地真抓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