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同時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不僅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強保障。什么樣的教育就會培養造就什么樣的人才,什么樣的人才就會促進經濟社會什么樣的發展,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部署的關鍵時期,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堅持黨的領導,以思想政治建設為主線,把從嚴管黨治黨的戰略部署一根桿子插到管校治校、教學教育一線,努力發展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等院校和教師人才隊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飛速發展。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一針見血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擲地有聲地重申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念理念。以人為本是教育教學的根本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根本所在。反過來,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人,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堅強保障,是推動改革創新、社會進步的源泉和動力所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建設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偉大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做好人的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深刻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誰來做”、“怎么做”、“做什么”這三個關鍵性問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針對性,是高校抓好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黨委要保證高校正確辦學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各地黨委書記和有關部門黨組織書記要多到高校走走,加強與高校知識分子的聯系;高校黨委要對學校實行全面領導,主動承擔起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讓黨的重大決策部署在高校落地生根、見實見效。
做好思想政治建設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在充分尊重規律的前提下,用教師和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春雨潤物般把思想政治建設融入教學教育、融入學生的成長成才的全過程,不斷增強教師和學生的“四個自信”,為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斷培養造就優秀人才。(李丁喬)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我們越是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越需要發揮高等教育的作用,越渴求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
2015年,全國共有高等學校2852所,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3647萬人、比2010年增長17.5%。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40%,比2010年增長13.5個百分點,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529所,其中本科院校1202所,高職院校1327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7.5%,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3559萬人,居世界第一。
鶴壁、濮陽、三門峽、濟源、漯河,是河南原先沒有布局本科院校的五市,得益于河南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這個秋季開學,鶴壁、濮陽、三門峽、濟源新近開設的本科院校將開始招生。
高等教育改革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辦學方向要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規律。
當下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任務,是如何提高教育的均衡發展問題。打破“地區決定命運”,摒棄“高墳頭上添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題中要義。
“三千塊錢想請一個技術工開玩笑,找一個大學生還差不多!”
代表委員談大學教育,認為高校創新不足,要把大學建成創新之源。一流大學應成為創新之源,但創新卻堪稱中國高校的集體軟肋,一些大學幾乎陷入“有高樓”、“無大師”的尷尬境地。要讓高校的創新源泉汩汩不絕,必須以真正的“大學精神”涵養水土,讓學術回歸本位。
(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中共陜西省委關于制定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十三五期間,陜西省將全面實施13年免費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
鶴壁、濮陽、三門峽、濟源、漯河,是河南原先沒有布局本科院校的五市,得益于河南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這個秋季開學,鶴壁、濮陽、三門峽、濟源新近開設的本科院校將開始招生。河南高等教育資源的短缺和人口大省的不匹配,一直是河南人的心病,這四所本科院校對當地和河南來說真是實實在在的好事。
中國教育在線編制的《2015高招調查報告》2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