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昉,南朝蕭梁時曾任新安太守。任昉一到新安,就經常訪查四鄉。他衣著普通,手持拐杖,帶著幾名隨從,徒步在鄉間小道上。遇到百姓申訴,就在路邊迅速處理。任昉關心民眾疾苦,他有這樣的規矩:凡郡內八十歲以上的老者,每年都派遣郡、縣屬官上門訪貧問苦,了解情況,遇有困難,馬上解決。郡內產有楊梅等山珍,歷來每年都要為太守采辦一些。任昉看到采辦危險很大,就下令停止。老百姓都高興地說:這真是百余年來沒有過的好事呀。很不幸的是,任昉因病在任上去世。臨終留下遺言:“不許以新安一物還都!”他的后事也十分簡單:雜木為棺,舊衣入殮。辦完喪事,他家里除了還有二十石桃花米之外,就別無他物了。
這就是廣為流傳的“任昉‘不以一物還故鄉’”的故事,讀來倍感凄清,同時又讓人肅然起敬。凄清的是,一任太守,竟然英年早逝不說,僅以“雜木為棺,舊衣入殮”,家里除“二十石桃花米”就別無他物,這個境況與太守也太不相稱了;正因如此,才讓人感嘆,官場之中,能如任昉般“不以一物還故鄉”者,十中能有幾何?從任昉的身上,我們可以得到三方面的啟示。
走基層,群眾疾苦隨時解決。古人云:“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人牢記這一點,上任伊始,往往就信誓旦旦,管他實現不實現,先把宏偉藍圖和遠大理想使勁地拼命地宣傳一番,讓百姓在震懾之余,產生一種信任感,然后再施行“新政”。其實,這種做派往往頭大尾小,不能持之以恒。而任昉則不同,他上任后非常“低調”,深入基層,把辦公地點設在了田間地頭,遇到百姓申訴迅速處理,不推辭,不拖延。對那些耋耄老人,要特別的“訪貧問苦”,真正把百姓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這樣,才能了解到百姓的真實情況,有助于正確的決策。
減負擔,百姓安危掛在心上。在古代,很講究秉承前人的規矩,一些既成的習俗或規定是不可輕易更改的。而任昉則不然,對“每年為太守采辦楊梅”這一陋習,他沒有從自身的角度考慮,而是想到了百姓采摘楊梅的“危險”。為了百姓的安全,他可以放棄自己的利益。這種把百姓安危時刻掛在心上的情懷,很值得當下的基層干部們借鑒。特別是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攻堅戰中,有的黨員干部還要在群眾的“扶貧”款項中打主意,把扶貧攻堅演繹為自己斂財的機會,完全置百姓生活于不顧。兩相對比,豈不汗顏!
守清廉,身外之物絲毫不占。“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似乎是古代官場中的“潛規則”,也就是說,古代的封建官員不貪的只是少數。而這位任昉太守,可能要算少數中的少數。他不僅生前不貪,就連臨終遺言都是“不許以新安一物還都!”這樣才落下個“雜木為棺,舊衣入殮”的結局。這種為官之道,正是我們共產黨人所推崇的。為人民服務,就要拿出服務的勁頭,不能行“服務”之名,行“貪腐”之實。要做到這樣,就要從思想意識上認清自己的身份,找準自己的定位,明確自己的職責。
“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習近平總書記《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的名句應當成為我們共產黨人的真實寫照。任昉“不以一物還故鄉”,共產黨人更當不將群眾的一絲一毫利益占為己有,才能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名副其實。總之,一定要心中有“百姓”,才守得住“清廉”,耐得住“寂寞”,奏響為民服務的一路凱歌!(何竹梅)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助于在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中端正價值取向,有助于牢固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
年波瀾壯闊,67年勵精圖治,38年改革開放,民族的夢、國家的夢、發展的夢,逐夢的腳步從未停止。
吳天祥在武漢市武昌區斗級營走訪老街坊(2009年7月29日攝)。年過7旬的吳天祥退休10多年了,但閑不下來,每天堅持……
新華社西安6月27日電題:宗旨決定未來——《為人民服務》演講地回訪記 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就是在這里同中共……
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深刻認識到自己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人民群眾才是干部真正的“衣食父母”,從而在實際工作中始終保持一顆公仆心。
習近平同志在2015新年賀詞中說:“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贊”。習近平同志的這些講話,親切質樸、深得民心,也說明了人民對于執政黨的分量。領導干部務必以國家、民眾利益為重,“以百姓心為心”,摒除私心雜念,專心致志投入改革洪流。
5月15日,深圳市25家市直機關的公務員走上街頭,開展擦鞋、理發、紅酒鑒別、珠寶鑒定、食品安全鑒定、修理家電手機數碼產品、免費照像及打印等50余項形式多樣的便民利民志愿服務,同時對深圳市直機關的志愿服務項目進行展示。
近日,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對瓊海市原市委副書記、政法委原書記陳列雄受賄案進行了宣判。經法院審理查明,2002年至2012年,陳列雄在擔任瓊海市嘉積鎮黨委書記,瓊海市委常委、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瓊海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等職務期間,共計收受賄賂人民幣769萬元、港幣80萬元。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群眾滿意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忘初心,并不是轟轟烈烈的壯舉。
面子的另一種理解是成功感、勝利感,這需要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尋找,這是一種精神食糧,需要在化解民難、解民憂的過程中去贏得獲得感。
去年12月22日下午3時左右,一架戰機在陜西渭南失事,兩名試飛員壯烈犧牲。 愛國到底需不需要理由,其實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也早已用親身經歷回答過。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發表二〇一五年新年賀詞。 新年賀詞中更表達出“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的堅定信念。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最近火遍全球。”在殷吉看來,這樣的憂患意識和自我加壓,還有八項規定執行兩年來中國政府公布的一些數字,有助于中國“提升在世界上的形象”。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讓一部作品有崇高之美、信仰之美,有思想深度、藝術高度,追根究底都取決于以人民為“出發點”“落腳點”“鑒賞家”和“評判者”的創作態度和藝術宗旨。
易志超回憶說,這枚語錄章是馬師傅花了一個星期時間親手制作,長44mm,高15mm,厚1mm,用厚銅板加工而成。得到人生中第一枚“為人民服務”像章讓易志超欣喜若狂,他的瘋狂收藏之旅也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