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關鍵是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須以身作則,模范遵守黨章黨規,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為全黨全社會作出示范。”在不久前閉幕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黨中央強調,從嚴治黨,要首先從高級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做起,僅公報中就10次提及“高級干部”,引起社會廣泛關注。(11月15日《人民日報》)
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是國家健康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引領者”和“推動者”,雖然人數不多,但卻執掌著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等公權力,作用非常關鍵。領導干部若是守不住底線,全面從嚴治黨也就無從談起。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運用“霹靂”手段,保持高壓態勢,鐵腕反腐肅貪,100多名“老虎”級貪腐分子相繼落馬,以此帶動了絕大多數,從而讓廣大黨員干部自覺遵守黨紀黨規,抓住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牛鼻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作出樣子,下面就會跟著來、照著做。”各級領導干部如果能做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就能上行下效,起到一呼百應的效果。可以說,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的正確言行會推動一支隊伍、一個單位乃至整個社會和國家的良好風氣形成和整體事業前進。但如果放松要求,抓不好“關鍵少數”,在某些地方、某些時候,矛盾的次要方面就可能上升為主要方面。高級干部一旦犯錯誤,造成的危害大,對黨的形象和威信損害大。”聯系到近年來一些令全黨和全國人民震驚的大案、要案所產生的惡劣影響,總書記這一深刻論斷可謂一針見血、發人警醒。
六中全會公報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領導不僅從頂層開始精心設計,更從權力的頂層以身作則,積極垂范,期望能夠上行下效,引領作風建設大改變。各級領導干部就應有“向我看齊”的自覺和底氣,帶頭增強規矩意識和紀律意識,緊緊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時刻審視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推動構建風清氣正、崇廉尚實、遵紀守法的政治生態,在攜手同心、帶頭示范中扮靚筑夢中國征程。
從這個角度來說,作為領導干部就應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堅守政治底線、思想道德底線、法紀底線、政績底線、生活底線。所以,領導干部要當好“關鍵少數”,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樹立一個良好的“風向標”,使廣大干部見賢思齊蔚然成風,爭做群眾的貼心人、發展的開路人,激發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動力,凝聚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磅礴力量。(何勇模)
領導干部只有常懷“空杯心態”,才能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知識、水平、能力的欠缺,始終保持對知識恐慌、本領恐慌、業務恐慌的緊迫感,自覺把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工作責任和精神追求。
領導干部的修養、行止,也需要把握好這樣的辯證法,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在此基礎上,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應對輿論風波時,領導干部總是“畏首畏尾、躲躲閃閃”,以為回應會導致“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結果,卻終究忘了“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古訓。
1.省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副處級以上干部。2.市縣兩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副科級以上干部。
領導干部要在行動上做到言行一致,用誠信架起黨和人民群眾之間聯系的橋梁,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領導干部履新要深入基層一線走訪,展現出干實事創事業的信心和魄力。
以“身邊人”為鏡,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既讓自己守住法紀的底線,更確保“身邊人”不違紀違法。
不管是為了領導干部安全的自我保護出發,還是從領導干部個人素養的全面提升為升官加爵打下堅實的基礎而言,都無疑是一個需要學習的理由。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把手”作為總指揮,是一個單位部門的精髓之所在,是一個全局總攬的角色。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多元聲音、多樣訴求,具有良好的新媒體素養,也是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的體現。讓更多領導干部敢于觸網、敢于發聲,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態和官場文化。讓更多領導干部敢于觸網、敢于發聲,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態和官場文化,也需要更多高級別官員作出表率。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領導干部要加強讀書學習,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
領導干部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首先必須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從而堅定自己的立場,做好帶頭示范作用。
據官媒披露,王儒林提到的“三個一批”組合拳,即為山西刷新吏治的主要方式,上述139名“向下”調整的官員,就主要是通過“三個一批”篩出來的。
據官媒披露,王儒林提到的“三個一批”組合拳,即為山西刷新吏治的主要方式,上述139名“向下”調整的官員,就主要是通過“三個一批”篩出來的。
“好干部”必須“上臺能講”,講得好一方面就能切中要害、打動人心、引起共鳴,另一方面還可以展現領導干部的自信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