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和普及,大多數政府部門都意識到新媒體在宣傳中的重要性,樂于通過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政務新媒體的形式,打開面向群眾的大門,利用新媒體機動靈活的優勢,及時發布本部門的工作信息和涉及民生的政策,讓群眾知道政府做了什么、在做什么、是如何做的,并接受群眾的監督。(11月10 《中央紀檢監察報》)
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如今,新媒體承載著干群溝通的希望,而日益進入大眾的視覺中心。從中央到地方,干部們紛紛用屬于自己的方式從上至下,通過新媒體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通過這個平臺表達對民意的尊重與敬畏。
可以說,干群新媒體互動暢通了民意表達渠道,搭建了匯聚民情的平臺,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在當前,網絡和網民幾乎成了民主監督、文明法制、公民意識、民權人權的代名詞,而諸如老爺做派、人治意識、一手遮天、高高在上、無視群眾等一些封建的勞什子,屢屢被團結起來的群眾以強大的力量戰勝。這是時代的進步,是社會思潮的進步,是國家的進步。
高手來自江湖,智慧本在民間,可以預見,新媒體孕育的強大民意需求讓干群新媒體互動越來越不可或缺,民間的無窮智慧,總能成為激蕩變革的強大動力。中央領導人與網民交流道實情、講真話、提信心,與其說是對網民的偏愛,不如說是對百姓的尊重,強調“群眾有權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對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評意見,政府也需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推進政務公開和決策的民主化?!?/p>
這既是領導人的心里話,也是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作為領導者、決策層,能不能正確對待新媒體民意,實現良好的官民互動氛圍,做到主動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是提高其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需要,更是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前進的需要。干群新媒體互動交流,是利黨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好事要想做好,必須形成制度、規范,建立長效機制。不能貪圖新鮮,熱一陣、冷一陣;更不能在新媒體上搞一些形而上學的形式主義。
一是深入了解。干部要提升運用新媒體的執行力,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要了解群眾所思、所需。黨員干部要主動轉變工作作風,主動運用新媒體聽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意愿,在工作部署上做到科學決策、正確決策,才能夠有效地提升新媒體的溝通效果。
二是健全機制。加強新媒體互動是個長期的過程,也是黨員干部的長期工作任務。政府部門要建立和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實行獎優、治庸、罰劣,發揮好績效評估的激勵約束作用,完善和形成民主決策、民意反饋、政務公開、責任追究等制度,為加強新媒體互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認真落實。黨員干部在落實新媒體互動時,要克服政令不通、執行不力、落實不夠的問題,樹立“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對待群眾感興趣的政策和工作,要明確政策落實和工作完成的具體部門、崗位和承辦人員,不斷提高干部的業務能力和工作素養,促進政策和工作落實到位。(胡喜慶)
黨員干部要走好從政路,也需要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把人民公仆為人民的意識扎根在思想深處,踐行在行動上,才能改掉“慢作為”惡習,真正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黨員領導干部不僅自身要做廉潔自律的表率,還要培育良好家風,嚴格約束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黨員干部爭做家風建設的表率,引領垂范,必將為弘揚正氣,早日共圓壯美中國夢注入勃勃生機。
黨員干部只有把讀書所獲外化為創新實踐,才能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領導干部身居要職,能夠接觸的層面和風景自然是不一樣的,能夠感受到的風俗人情也是不一樣的,能夠體會到的人情冷暖還是不一樣的。
習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
黨員干部要真正遠離底線,將“安全區域”變成體操場,在工作和生活的舞臺上展現風采,切不可走進底線雷區。
干部唯有真正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奮斗信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不斷增強自信,群眾才能不斷提升幸福感、滿意度。
干部作風如何,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面對媒體貴在“好聲音”,工作做得好與壞,群眾滿意是與否,不用干部自說自話,實事就擺在眼前。
古往今來,凡為政有成者,無不注重修身養性,好“儉”惡“奢”;注重實心為民,刪“繁”就“簡”;注重躬身自省,勤“檢”慎“行”。
黨員干部是時代先鋒,是模范標桿,“四自”能力是黨員干部永恒課題,唯有不斷凈化、完善、創新、提高,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民。
實績是群眾評判干部優劣的一把尺子,干部只有注重務實進取的形象,以腳踏實地、開拓進取、鍥而不舍的實干精神,真心為民辦事,真正為民謀利。
榜樣給予我們力量和信念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在為民服務中以實干擔當、在干事創業中以勤勉敬業奉獻之精神向他們看齊。
在新長征的路上,黨員干部在基層環節上所起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敢于擔當,干好實事,是群眾對干部最起碼的要求。要想取信于民,就得腳踏實地真抓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