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大局、想長遠、干實事,一直是黨對領導干部的一貫要求。老百姓圖個啥?就圖個生活越過越滋潤。群眾用啥標準評價領導干部?就是干沒干實事,出沒出成績。敢于擔當,干好實事,是群眾對干部最起碼的要求。要想取信于民,就得腳踏實地真抓實干。
當下,“兩學一做”正在全國火熱開展,作為一名領導干部,需堅持務實精神,念好“新”、“真”、“實”、“細”四個字,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把好事干好,實事辦實。
思想上“新”。領導干部要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努力做解放思想的模范,更新觀念的能手,與時俱進的表率。要堅決沖破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決改變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堅決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和弊端。要敢于打破常規,敢于破除陳規陋習,敢于跳出傳統的思維定勢,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爭創一流,敢為人先,以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轉變、作風的大改進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工作上“真”。領導干部要真干事,干真事,真正干成事,在工作上始終堅持“真”字,做到吃透上情,了解外情,掌握下情,把心思集中在干事上,把本領體現在會干事上,把目標鎖定在干成事上。做到抓而緊,抓而實。對于有利于群眾的事情,要以誓不罷休的勁頭,層層抓落實,實現地方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作風上“實”。領導干部要堅持實事求是,重實際,知實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既要勇于探索、敢于攻堅、善于創新,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克服不會抓、抓不具體,不愿抓、抓不到位,不敢抓、抓不到底的問題。要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貫徹上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解決最能影響全局、可以帶動整體、處于最關鍵的重點工作,努力推動建設協調推進,務求工作取得進展。
方法上“細”。方法決定效果,方法決定一切。領導干部作決策,抓落實,要“細”字當頭。要按照科學、合理、可操作要求,認真安排,周密部署,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升亮點,全面推進。提高敏銳性和鑒別力,見微知著、以小見大,善于發現問題,積極解決熱點問題,影響改革和發展的穩定問題,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民生問題。(胡喜慶)
黨員干部要走好從政路,也需要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把人民公仆為人民的意識扎根在思想深處,踐行在行動上,才能改掉“慢作為”惡習,真正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黨員領導干部不僅自身要做廉潔自律的表率,還要培育良好家風,嚴格約束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黨員干部爭做家風建設的表率,引領垂范,必將為弘揚正氣,早日共圓壯美中國夢注入勃勃生機。
黨員干部只有把讀書所獲外化為創新實踐,才能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
領導干部身居要職,能夠接觸的層面和風景自然是不一樣的,能夠感受到的風俗人情也是不一樣的,能夠體會到的人情冷暖還是不一樣的。
習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
黨員干部要真正遠離底線,將“安全區域”變成體操場,在工作和生活的舞臺上展現風采,切不可走進底線雷區。
干部唯有真正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奮斗信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不斷增強自信,群眾才能不斷提升幸福感、滿意度。
干部作風如何,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面對媒體貴在“好聲音”,工作做得好與壞,群眾滿意是與否,不用干部自說自話,實事就擺在眼前。
古往今來,凡為政有成者,無不注重修身養性,好“儉”惡“奢”;注重實心為民,刪“繁”就“簡”;注重躬身自省,勤“檢”慎“行”。
黨員干部是時代先鋒,是模范標桿,“四自”能力是黨員干部永恒課題,唯有不斷凈化、完善、創新、提高,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民。
實績是群眾評判干部優劣的一把尺子,干部只有注重務實進取的形象,以腳踏實地、開拓進取、鍥而不舍的實干精神,真心為民辦事,真正為民謀利。
從中央到地方,干部們紛紛用屬于自己的方式從上至下,通過新媒體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通過這個平臺表達對民意的尊重與敬畏。
榜樣給予我們力量和信念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在為民服務中以實干擔當、在干事創業中以勤勉敬業奉獻之精神向他們看齊。
在新長征的路上,黨員干部在基層環節上所起的作用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