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最可貴的,生命也是十分脆弱的,毀滅只在一瞬間。一邊是不慎落入水中的老人,另一邊卻是暗流湍急的河水,倘若不施援手,不會游泳的老人定會有生命危險;倘若下水救人,既要面對冰涼的河水,又要應對不可預知的風險,可能救出老人,也可能救不出老人還得搭上自己的性命。假如是你在現場,面對這樣兩難的抉擇,是下水救人還是袖手旁觀?
近段時間,河南漯河教師劉建剛勇救落水老人的事跡,引發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事發當天呂先生的父親在河里撐船捕魚時,不慎落水,被正好在此處游泳的劉建剛救起,并及時做了人工呼吸,為醫生搶救節約了時間。透過新聞報道我們看到,面對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脅時,劉建剛用實際行動作出了正確抉擇。他沒有選擇袖手旁觀,而是義無反顧第一時間跳進冰涼的河水中救人,當跳下水的那一刻,他已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最終老人得救了。好教師劉建剛救人義舉足以說明,當今的社會風氣沒有日下,道德底線依然有人堅守。
劉建剛冒著生命危險下水救人的行為,是人性真善美的一種自然流露,也充分體現了人類文明的深層內涵,他恰恰傳遞的是一種社會的正能量,筆者認為值得我們為之點贊!回顧人類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出,人類社會能夠發展到今天,不正是因為人們依靠群體之間的相互救助,才得以戰勝困難、不斷進步的嗎?互相幫助和救援是人類的內在凝聚力量,是社會文明的集中展現,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好教師劉建剛冒著生命危險下水救人的行為,不僅僅是對落水者危機關頭的的救助,更是對整個社會文明的奉獻,他詮釋了人生的價值,他的行為也必定會得到社會的認可和稱頌。
一個具有良好風氣的社會是培養健康人格的唯一“學校”,無數個體舍己救人、見義勇為的行為既是這所學校培育的結果,也是構筑這所學校的基石。正是像劉建剛這樣的優秀個體行為,社會價值體系和人類文明才得以重構。古人云:“一德立則百善從之。”讓我們為更多像劉建剛這樣的優秀個體點贊,讓輿論對他們的事跡加以褒獎,用正能量去引領時代風尚、提升公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王學明)
12月12日,河南省第十三屆見義勇為模范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活動進入公示、投票階段。經審核、評選,共確定30個候選人(含群體),其中我市的徐新波、賈昭天2人入選候選人名單。
朱江濤兄弟兩人,加上他的父親,全家3口男勞力全部在廈門開出租車,開車的收入也是全家的主要經濟來源,家境不好。2013年,在杭州開出租的西華的哥金群偉,在錢塘江救起一位輕生女乘客,被授予“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稱號;
昨日,記者獲悉,團省委已作出決定,追授胡浩強、陳庚同志“河南省見義勇為青年英雄”榮譽稱號。
他的行善之舉,在他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都是自己認為應該做的,“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對于王會岑的種種善舉,鄉親們都夸贊他說:“王會岑走到哪兒,善良就跟到哪兒,愛心就落到哪兒。”
中牟一司機見義勇為,見老人倒在街頭,為救老人性命,拉著老人去醫院,連闖了幾個紅燈。中牟縣交警經過調查,落實確實為見義勇為后,消除了因司機因救人而造成的違章。
1月29日2時許,安陽市殷都區鋼二路,做生意的馬先生正準備收攤,發現有人在撬對面一家服裝店的卷閘門,于是上前阻止。
1月29日2時許,安陽市殷都區鋼二路,做生意的馬先生正準備收攤,發現有人在撬對面一家服裝店的卷閘門,于是上前阻止。
19日上午,深圳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撥打大河報記者電話,說“河南人,關鍵時刻沖得上去,感動了深圳一座城。
近日,在重慶街頭,時常會看見一名因燒傷被毀容的男子在獻唱,漂亮妻子給他打下手。2006年,在西安打工的殷建行在一場火災中勇救13人被燒傷,后靠獻 唱為生。
扶老人被訛事情,被人笑稱“扶不起”。而如今又發生了“救不起”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明明是見義勇為而犧牲的事情被說成是自殺行為。
如果我們能在小偷行竊時群起而攻之,在有見義勇為者挺身而出時能施以援手,那將會極大的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凈化社會風氣。
惱羞成怒的小偷爬起來持磚頭砸傷小伙,遺憾的是現場竟無一人愿意幫忙,最終讓小偷離開。
遺憾的是現場竟無一人愿意幫忙,最終讓小偷離開。
路邊施以援手,這本是一件感人的事,是我們應該傳播的正能量,可是到了顧客那里卻成了“你長這么丑就不像做好事的人”的差評,這得多讓我們的好人傷心啊!
現在見義勇為的人越來越少了,走在大街上,路見不平之事,無人敢言,甚至連句公道話也沒有人愿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