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調研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領導干部特別是剛走馬上任擔任領導職位的同志,各項工作都表現的非常積極,非常忙碌,但是結果卻是力沒少出,活沒少干但是結果卻不盡人意,甚至有時候事與愿違,狀況頻出。
一位領導干部上任伊始,有人問他履新之后如何燒“三把火”,他回答說,我沒有“三把火”,卻有“三盆水”:一盆洗腦,保持清醒,不保守不僵化;一盆洗手,干干凈凈,清正廉潔;一盆洗腳,舒筋活血,勤下基層。
同樣的道理,領導干部履新,也需要備好“三盆水”。一盆水洗頭,醍醐灌頂,保持頭腦清醒、信念堅定,提醒自己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一盆水洗手,干干凈凈用權,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提醒自己嚴格自律清正廉潔;一盆水洗腳,勤跑基層、勤于實踐,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提醒自己深入群眾腳踏實地。
備好一盆“洗頭水”。領導干部履新需要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準確把握好工作規律和方向,作出正確判斷和科學決策。領導干部要端上一盆水洗頭,冷靜興奮的頭腦,用好工作的節奏,認真去基層走走,做好調研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基層干部學習,向基層學習,做到深思慮、多了解,找準方向、理清發展思路,避免貪大功而盲目決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備好一盆“洗手水”。權力是一柄雙刃劍,既可為民謀利,又可為己謀私。領導干部擔任重要職位,事情多權力大,說話有“分量”,圍觀的人員多。要做到不接受名利思想,不急功近利,不追求“近期效應”,要長遠規劃;工作基礎要牢,不熱衷于做表面文章,不忙于迎來送往,不忙于“重要”的講話,不出席“重要”的會議,不忙于“重要”指示,不忙于接待應酬,勿“小節”失守、“大節”不保,斷送錦繡前程。需要領導干部端上一盆水洗手,長存敬畏之心,長敲警示之鐘,長受廉潔教育,重小節,防念欲,做到清新從政,誠信為官。
備好一盆“洗腳水”。領導干部履新要深入基層一線走訪,展現出干實事創事業的信心和魄力。在基層走訪中不熱衷于講排場,不“坐著小車轉,隔著玻璃看”,在調研中不“推崇”“大”項目,不熱衷“短、平、快”不追求“大”政績。需要領導干部端上一盆水洗腳,做到勤下基層、勤往一線、勤住農家,多同基層干群交心談心,真實了解基層情況,認真謀劃發展,繪準藍圖,把群眾期盼的事情做好,才能贏得口碑,在群眾中站穩腳跟。(胡喜慶)
領導干部只有常懷“空杯心態”,才能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知識、水平、能力的欠缺,始終保持對知識恐慌、本領恐慌、業務恐慌的緊迫感,自覺把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工作責任和精神追求。
領導干部的修養、行止,也需要把握好這樣的辯證法,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在此基礎上,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應對輿論風波時,領導干部總是“畏首畏尾、躲躲閃閃”,以為回應會導致“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結果,卻終究忘了“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古訓。
1.省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副處級以上干部。2.市縣兩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副科級以上干部。
領導干部要在行動上做到言行一致,用誠信架起黨和人民群眾之間聯系的橋梁,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領導干部要當好“關鍵少數”,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樹立一個良好的“風向標”,使廣大干部見賢思齊蔚然成風,爭做群眾的貼心人。
以“身邊人”為鏡,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既讓自己守住法紀的底線,更確保“身邊人”不違紀違法。
不管是為了領導干部安全的自我保護出發,還是從領導干部個人素養的全面提升為升官加爵打下堅實的基礎而言,都無疑是一個需要學習的理由。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把手”作為總指揮,是一個單位部門的精髓之所在,是一個全局總攬的角色。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多元聲音、多樣訴求,具有良好的新媒體素養,也是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的體現。讓更多領導干部敢于觸網、敢于發聲,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態和官場文化。讓更多領導干部敢于觸網、敢于發聲,需要有健康的政治生態和官場文化,也需要更多高級別官員作出表率。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領導干部要加強讀書學習,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
領導干部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首先必須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從而堅定自己的立場,做好帶頭示范作用。
據官媒披露,王儒林提到的“三個一批”組合拳,即為山西刷新吏治的主要方式,上述139名“向下”調整的官員,就主要是通過“三個一批”篩出來的。
據官媒披露,王儒林提到的“三個一批”組合拳,即為山西刷新吏治的主要方式,上述139名“向下”調整的官員,就主要是通過“三個一批”篩出來的。
“好干部”必須“上臺能講”,講得好一方面就能切中要害、打動人心、引起共鳴,另一方面還可以展現領導干部的自信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