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貧困地區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是黨和政府向群眾作出的莊重承諾,是不落一戶一人的全面小康。
扶貧攻堅戰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扶貧攻堅戰,最終以脫貧齊步走的方式邁向“小康夢”,這就需要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咬定目標、真干實干苦干,以“四舉措”為指南,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掛圖作戰,加碼“軍令狀”。扶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難,要有清晰的目標,詳細的作戰圖,才能對整個扶貧攻堅的脈絡有全局認識,明確“扶誰、誰去扶、怎樣扶”,層層落實責任,讓扶貧進程的每一步都“實”字當頭。
戳中貧困“痛點”不松手。面對貧困要拿出刮骨療傷的勇氣,進行一次刨“窮根”的大舉措,信念的大堅定,宗旨的大回歸,面對貧困“痛點”不松手,不鏟掉貧困的“缺志”和“缺智”短板不放棄,方能實現聚焦精準,靶向治療。
“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脫貧中的重要方式,是扶貧方式上的大創新,也是扶貧工作的大難點,用好特色扶貧產業、入股分紅、轉移就業、資產收益等特色的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模式讓“窮根”再難生。
構建脫貧“齊步走”大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掉下一人,更需要大家齊步走,共發力,才能同心同力,最大程度地調動起扶貧攻堅的力量,讓扶貧是為了人人,人人都是扶貧能手成為一種共識。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幸福夢連著小康夢,小康夢連著中國夢,創新扶貧模式,堅定脫貧決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才能搞好精準扶貧工作,早日致富。(婧藍)
只有解決了貧困問題根源,才能讓貧困地區民眾都能得到幫助,讓最需要政府關心的群眾得到實惠,讓貧困地區的人們都能過上小康的生活。
智慧精準扶貧系統依托中國移動在IT和數據方面的資源及能力,具備精準識別、精準匹配、精準幫扶與精準管控等功能,可以實現貧困組織(縣/村等)、貧困戶、貧困人口的精準識別。
10月30日上午,確山縣竹溝鎮西王樓村委大院里,著名相聲演員、河南衛視推出的國內首檔使命類大型公益扶貧節目《脫貧大決戰》特約記者和公益觀察員牛群,宣布西王樓村第三屆“美麗羊”大賽一等獎花落誰家。
虞城縣聞集鄉結合自身條件和產業優勢,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因人定方,貫徹差異化和個性化幫扶脫貧理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轉移就業和產業扶持為突破口,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條卓有成效的新路子。
為推動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解決貧困村群眾就醫難問題,10月21日,經駐馬店市財政局積極協調,邀請市中醫院的專家來到市財政局扶貧點--蟻蜂鎮小鄧莊村開展為期一天的扶貧義診活動。
扶貧路漫漫其修遠兮,還需自上而下轉變觀念,以“精準”為筆,以“真心”為紙,凝心聚力,一絲不茍,才能實現脫貧攻堅的夢想!
臨近年底“摘帽大考”,蘭考扶貧干部的工作是否扎實?脫貧效果究竟如何?今天,央視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并機直播的《朝聞天下》欄目推出了七集系列報道。
10月11日,確山縣第一人民醫院巡回義診專家醫療隊來到瓦崗鎮邢店村開展 “精準扶貧,送醫下鄉”義診活動。此次義診得到了市人防辦機關黨委副書記、駐邢店村第一書記史留杰的大力支持。
生態扶貧是一種較新的、正在探索的、意義多元的扶貧方式,雖起步較晚,但意義重大,潛力巨大。
在實現全面小康的最后四個年頭,剩下的貧困縣、貧困戶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如何與時間賽跑,如期完成全面小康這個民生答卷, 既考驗政府的智慧,也考驗政府的發展定力。
為促進農業生產轉方式、調結構、補短板、促改革,達到提值增效、實施精準扶貧的目的。7月29日,駐馬店市農業推廣協會農業技術人員徐國賀一行,頂住炎熱、冒著酷暑來到正陽縣付寨鄉章寨村南李樓,對他們服務的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正陽縣萬幫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了“三區”科技服務。
7月23日上午,平輿縣一米陽光志愿者協會二十多人冒著酷暑走進了楊埠鎮洼張村委,看望慰問三戶貧困家庭。
許多人一開始很可能會想到,貧困戶最需要的當然是錢,有了錢,一切都好辦。然而這樣的想法并不全對。
7月14日下午,伊賽集團河南經銷商品鑒交流會暨精準扶貧愛心捐助活動在嵖岈山溫泉小鎮會議室舉行。會上,伊賽集團全省優秀的經銷商現場捐贈數千元現金和學習用品精準扶貧到確山縣竹溝鄉后里河村和上蔡縣吳良素鄉吳宋村14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
眼下,精準扶貧攻堅進入“加壓期”,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期”。農村既是精準扶貧的“主戰場”,也是全面深改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