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10月9日 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強黨的領導。當前,國企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做好國企改革,必須培育和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國企負責制,牢牢把握企業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必須有效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強化國企思想文化建設。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新思想的不斷涌入,國企職工的社會價值觀、理想信念有下滑的跡象,他們的理想信念漸漸淡薄,疏離了歷史和社會賦予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因此,做好國企黨建必須抓好企業思想文化工作,讓國企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播種機,真正讓企業思想文化建設成為一項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來抓實,必須認真貫徹落實我黨的教育方針,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不斷鞏固國企職工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強化黨對國企的核心領導。加強國企黨建工作要對照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對照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堅持和完善國企黨委領導負責制,加強黨對國企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為新時期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企,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制度保障。因此,必須將全面加強黨對國企的領導作為主線,堅持問題導向,國企黨委必須履行好管黨治黨、以黨治企的主體責任,堅持國企黨委決策和運行機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揮好國企黨委的監督作用,營造好風清氣正的國企環境,以選配好國企領導干部為己任,為全面實施企業黨支部書記培育工程添磚加瓦。
強化黨組和黨員隊伍建設。隨著國企規模的擴大,國企黨員隊伍建設的重心已經由國企黨委轉到下屬基層黨組織,必須認真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基層黨組織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中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企業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作用,積極主動作為,認真履行職能,充分發揮導向作用、新入黨員的把關作用、組織上的保證作用,有效地實施黨的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不斷激發、調動黨員隊伍的作用。必須結合當前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分析企業基層組織加強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牢牢把握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支部書記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斷推進企業基層組織建設的科學化水平,為增強國企黨員隊伍生機和活力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胡喜慶)
2016年即將進入尾聲,這一年國企改革戰果頗豐。一方面,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已完成,“十項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另一方面,央企已減少至102家,“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已有10家,央企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68%。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快推進國企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也將劃定明年國企改革路線圖,2017年改革大戲值得期待。
央企重組實現年度目標,地方國企改革加速探索,去產能提速,國企全年利潤有望改善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地方國有企業改革還是央企兼并重組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均表示,從今年國企改革取得的成效來看,不僅改革領域正在逐步擴大,改革力度也在逐漸加碼。
截至目前,近七成央企實現混合所有制,首批7家壟斷類央企混改試點方案即將批復。業內人士指出,下一步,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各項改革措施都將進一步深化,尤其在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去產能方面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從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當前社會上對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不利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走出認識誤區、凝聚社會共識,對于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導的這場“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中,這些國企究竟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還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涅槃重生”成為國企負責人口中最常提起的一個詞。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特別是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的關鍵和重要部門中處于支配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國企要改革,就要求國企干部不僅能懂,還要深懂,提升整個國企的精氣神,俗話說,國企強不強,就看“領頭羊”。
深化國企改革,確保“兩個毫不動搖”,應繼續抓好國企領導人員這個“關鍵少數”的教育工作。
據了解,目前不少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原有國有劃撥土地需繳納金額較大的土地出讓金,這增加了企業改制成本,影響了改制工作的推進,國資委等部門對此已經進行了多輪調研。與此同時,包括廣東、江西、上海等國企改革重鎮,都針對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政策支持。
關于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肖亞慶指出,已出臺了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有序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和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李錦指出,“批示把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聯系在一起,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業又是重中之重。
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圍繞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大潮涌動,核電、航空、航運、軍工、鐵路等五大行業的重組預期較高。梳理各省市的國企改革政策,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組、員工持股和引入戰投已成為重要舉措。
如果說國企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并不能實時呈現在公眾面前,那么,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將帶來的國資委職能的轉變,將會顯現得格外清晰。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在大部分地方叫做國資委,是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唯一機構。
“人到哪兒去” 從分析來看,國企的“三供一業”負擔較重,核心是社會移交改造費用巨大。
河南此輪深化國企改革,要求國有工業企業必須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產權多元化。同時,鼓勵集體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股國企,從根本上改變國有獨大、國有全資這種單一的產權結構,甚至“宜退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