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建黨95周年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共產黨人將“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這一信仰刻在骨子里,才能堅定地大步向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從不會忘記,在血雨腥風中,為了百姓的幸福自由的身軀前赴后繼;在每一個崗位,每一條戰線上,為了群眾幸福安寧的身影忙碌不停,只為在每一片祖國的大地上,黨旗高高飄揚、分外鮮艷,黨徽熠熠閃光、分外耀眼。風雨同舟、血脈相連、魚水情深是與民為親的共產黨人最偉大、最明顯、最不可磨沒的氣質。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再到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貫穿著一條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思想主線,這就是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唯有把人民深植在思想深處,才會有第一時間趕到群眾中,第一時間送出問候和幫助,危難之處顯身手,危難之時更需干部在前,更顯干部力量。“雪中送炭”必會記憶有深刻,關鍵時刻黨員干部就是群眾的“貼心人”、“主心骨”。6月下旬至今的與洪魔抗戰中,每一道標志著黨性光輝的身影都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的出現。一面面鮮艷的黨旗獵獵飄揚、一個個充滿力量的身影堅挺有力、一件件捷報接連不斷。是因為每一個黨員都把干部當作了親人,危難中干群更“親”。全黨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與人民走出親情。不走不親熱,呆在辦公室,一年都難得看見幾回,即使認了結了對、認了親,也不會“親”。干部需要時時走出辦公室,走進群眾中。和群眾說在一起,坐在一起,干在一起,吃在一起。就像是真正的親戚,不會計報酬,不會要回報。走進群眾,扎扎實實解群眾之難已成為廣大干部的日常之事,一根板凳拉近的是干群的距離,一聲問候透出的是濃濃的暖意,或許只是一杯水、一碗稀粥、一顆旱煙、一捧自家地里的花生,那可是群眾對干部的敬愛。
“打天下,坐江山,一心為了老百姓的苦樂酸甜看,謀幸福,送溫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寧團圓……”偉大的共產黨人心中總是群眾至上,都是群眾在前,這一理念早就刻在骨子里。人民有所呼,我們就得有所應,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共產黨人為之不斷求索、不懈奮斗,幸福在每一個百姓的生活中積累,在每一張笑臉中展現,在每一份祝福中傳遞。這是我們贊美黨之偉大、國家之強盛、人民之幸福的最由衷理由。(曲直)
范修芳在講話中指出,鶴壁市九次黨代會是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鶴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更高水平生態活力幸福之城和“十三五”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開好這次黨代會,關系鶴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局面的持續開創。通過召開市九次黨代會,全面客觀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和經驗,正確分析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科學謀劃好今后五年的發展藍圖和舉措,能夠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準確把握“十三五”發展方向,牢固樹立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抓好率先小康、建設“三城”各項任務落實,持續把鶴壁發展推向新高度。
這九十五年,從一條漁船上的于危難中而生,到現在的執政全國為人民而殫精竭慮,共產黨譜寫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的壯麗篇章。幾近百年奮斗,唯有乘勢而上才能推進復興偉業;觀國內外形勢,唯有攻堅克難才能擔當歷史使命。
1921年春,陳獨秀寫信約山東省議員王樂平在濟南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王樂平把來函交給了王盡美和鄧恩銘等人,在他倆的努力下,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秘密誕生。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面對數十萬強寇入侵,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在正面戰場節節抵抗,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卻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另外一種抗戰方式。
一位從事地下工作的革命老前輩,由于長期在極其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工作,晚年體弱多病,平時主要依靠輪椅代步。有一年春節,部隊領導登門看望慰問,女兒附在她身邊喊了一句:“組織上來人了!”老前輩聽后,竟“騰”地站了起來,條件反射般地問:“組織上有什么指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今日發布的《2013~2014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指出,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有如下的特征。其中社會主義國家,中國8500萬人,朝鮮400萬人,越南300萬人,古巴100萬人,老撾10多萬人,總計約9300萬人;資本主義國家有120多個共產黨,總人數約800萬左右。
馬來西亞共產黨原總書記陳平16日早晨在曼谷一家醫院病逝,享壽90歲。陳平本名王文華,1924年在馬來西亞霹靂州實兆遠出生,為馬來西亞共產黨與馬來西亞政府簽署停火協定前的最后一任總書記。
本書為國家文化部前常務副部長高占祥以新時期黨的建設需要而提出的重讀“為人民服務”一個重要論述。
本書為國家文化部前常務副部長高占祥以新時期黨的建設需要而提出的重讀“為人民服務”一個重要論述。
本書為國家文化部前常務副部長高占祥以新時期黨的建設需要而提出的重讀“為人民服務”一個重要論述。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原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原主任楊白冰的遺體,21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原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原主任楊白冰的遺體,21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原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原主任楊白冰的遺體,21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實踐證明,中國革命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離不開群眾路線。毛澤東同志接到中央指示回到紅四軍后,召開了基層干部座談會、士兵座談會、群眾座談會,把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各種認識、各種問題,一一梳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