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領導干部的家風更是連著黨風政風。”(4月11日,人民日報)
“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對黨員干部來講,光有法律準則、紀律意識、政策方向是不夠的,在人民群眾心中,黨員干部的道德素養也是必不可少的考量元素之一。
“為官先修身,律人先律己。”家庭是我們人生的第一所學校,道德是我們學習的第一本書籍。從小父母就常常教導我們要端端正正走路、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從家訓、家風中就開始訓導做一個有用的人。看如今有的黨員干部忽略了情操,忘記了家訓,迷失了底線,面對復雜誘惑的現實社會,從不嚴的操守,不端的品行,敗壞的德行開始滑落,最終釀食苦果,走上了犯罪道路。于此,黨員干部在而今自我固本培元的時候,不要忘記家風育德。
“甘守清廉報祖國,不為貪贓羞兒女”。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對于一個黨員干部來說,廉潔自律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因廉潔既是最為可貴的品質,也是不可越界的準繩。從家里來說,如是一個守原則的人,定能為家表現出有擔當、有責任、有品格。從干部來講,一個守廉潔的人,定能為國奉獻出嚴要求、做表率、葆先進。若是一個黨員干部通過依靠自己努力拼搏,奮發有為,辛勤工作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無疑是光宗耀祖,樹立了良好形象;若是因貪贓枉法,非法獲利,損人利己過上奢靡的生活,無疑是家門不幸,遺留壞名聲,所以在黨員干部成長的歷程里,切莫將個人利益高架在人民利益之上,試想自己是公仆,責任是為民,不應拿他人之子,填自己之囊,應正正直直做一個無愧于黨、無愧于民、無愧于家的好黨員、好干部。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而這每一個德都應是黨員干部不可或缺的素養。社會公德的樹立,有利于黨員干部自我明辨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黨員干部對個人愛好、交朋結友的慎行;職業道德的樹立,有利于黨員干部守法律己,懂操守、講原則、重責任;家庭美德的樹立,有利于黨員干部引導和培養好的家風,潛移默化的帶動家庭成員行為、作風、操守有約束。
都說小家、大家不分家,家風影響政風、政風影響國風。家風看似無形,實則有影,一個黨員干部的家風好壞直接影響著他的政風作風。由此,黨員干部在固本培元的時候,如若不忘家風的培養與熏陶,那么必將會引導自我及他人更加懂得明確法則,自律守律。(曾心)
習近平總書記12日在京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深情闡述了家庭、家教、家風的重要性。
黨員干部一定要把家風建設作為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要對身邊人嚴格教育、嚴格管理。
“家有賢妻,猶國之良相。”領導干部身邊要有一位守法知法、時刻保持清醒的“她”,才能守護家庭的安寧,才能共同筑起家庭的防線,才能當好“守門員”。
婦女節來臨之際,一條名為“當好丈夫廉潔從政的監督員”的微信在朋友圈蕩起漣漪。激發“她魅力”,煥發“她風采”,弘揚“她力量”,家風涵養、家庭建設就能獲得崇德向善、奮發向上的蓬勃力量。
重家風是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優秀傳承,是中華五千年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指的就是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好家風、賢內助,對于領導干部起到的作用是其他無法替代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全會上提出“家風建設”引起各方熱議,昭示了良好家風的回歸。
黨員干部爭做家風建設的表率,引領垂范,必將為弘揚正氣,早日共圓壯美中國夢注入勃勃生機。
一個黨員家庭,三代黨員干部,不同的職務,相同的堅守,其根源來自祖輩的嚴格律己,其家風傳承帶給了父子共同的人生戒條。
一個家庭或家族傳統、規范和習俗,謂之家風。俗話說,妻賢夫禍少,兒孝家平安。家風,關乎一個家庭的安定幸福和諧與整體形象。
在十八大報告中就明確指出:各級領導干部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對領導干部而言,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歷來是一個重視家的民族,家庭情結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一個栓得牢牢的“結”。
官員的家庭,都離不了一個“權”字。作為家庭回避不了的主題,如何不越權,遠離腐敗,共唱正氣歌,樹立好家風,就需要一個“賢內助”。
近年來,反腐的無數案例告訴我們,不少是不良家風導致的家庭式腐敗、家族式腐敗,相當一批領導干部走向犯罪深淵,往往是因為放任和縱容家屬。
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12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黨員干部要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素質,克己奉公,嚴于律己,做好手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