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以來,至少有7個省(市)按照本輪中央的統一部署已經出臺了社保降費措施,其中多以下調失業險、工傷險、生育險為主,以降低企業成本為主要目標。(3月22日央廣網)
企業作為盤活社會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解決大眾就業的關鍵角色,在市場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高昂的用工成本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原因之一。如何做到位為企業減負,盤活企業資金流動,更好的解決大眾就業,保證社會穩定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降低社保繳費比例,就是要激發企業的活力。
激發企業活力,做到去產能調結構,需要資金上的支持,降低社保繳費比例可以為企業節約一大筆開支,對于企業轉型,擴大規模再生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對于民眾而言,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企業沒有活力發展,員工就沒有飯吃甚至會失業,這是每個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而如果企業有能力維持自身發展,同時又能夠擴大規模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社會的穩定,這樣的結果難道不是大眾希望看到的?
傳統經濟有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政府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角色,市場的主導地位反倒是下降了。“供給側改革”,要的就是改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改變因為刺激需求帶來的產能過程、樓市庫存、企業成本高筑。可以說,降低社保比例,是政府給企業的一劑強心劑,也是給地方“供給側改革”最大的支持。
但是,單純的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并不是促進企業“供給側改革”的最好出路。除了給企業減負,更需要企業內部齊發力,用高品質的產品,更優質的服務,刺激大眾的消費欲望,用盤活的資本能力,更好的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從而更好的保障職工福利。這一切,也正是民眾所希望的。(王桂江)
降低社保費率,能否讓降低的費率真正打開既利于企業又利于職工的“雙贏”新格局,還需要有關部門制定出相關的配套改革機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但目前我國的確存在五險一金占工資比例偏高狀態,急需廣集民智、集中攻關,制定一個符合國情、統籌各方、切實可行的頂層設計
昨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聯合發出通知,全省失業保險費率全面下調,由原有的3%降至2%,其中,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繳納費率比原來分別下降0.5個百分點。
昨日,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聯合發出通知,全省失業保險費率全面下調,由原有的3%降至2%,其中,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繳納費率比原來分別下降0.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