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3月21日東方網)
《意見》指出,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落實好黨管人才這一原則,是保證人才工作的正確用人導向,是人才操作有序的“施工圖”更是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用好用活人才,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此,《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是為人才制定政策、制定創新機制、改善環境、提供服務,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從根本上說這是是黨管人才,黨興人才,黨聚人才的集中體現。
《意見》是人才發展的“施工圖”。就是要做到讓人才各得其所、用當其時、才盡其用,讓人才在改革創新中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展示含金量。努力做到用事業造就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是我們黨站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意見》構成了今后一個時期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整體安排,是為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優良的服務。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到,當前人才不適用、不夠用、用不好的問題仍然突出,制約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少。為此,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就是為人才繪出的一張措施有力、脈絡清晰的“施工圖”,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意見》突出的構建了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有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施工圖”,就有了人才投身其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障了各方面政策打好“組合拳”。只有這樣才能讓制度落地生根,讓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李懷華)
一個國家的發展,靠的是人才;一個地方的發展,關鍵也在于人才。人才是財富和價值的直接創造者,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
中國出國留學人員和留學回國人員的數量還在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鄧州市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通過培養人才、引進人才、借腦引智等措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助力鄧州經濟騰飛。
近日,汝州市教體局把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實施優質教育資源倍增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創新教育人才的引進與招錄模式,結合各類學校實際,不斷拓寬人才引進渠道,也為破解“大班額”提供了師資支持。
我國歷來重視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人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