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改革”與“創新”是報告的高頻詞。(3月5日新華網)
中華兒女翹首期盼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已經開幕,這是舉國關注的一件大事,也是決定我國未來五年健康發展的一件大事。中央領導集體將繼續順應改革創新的潮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兒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康莊大道上,昂首前進。
改革創新是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是推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不竭動力。我黨和各族兒女必須抓緊工作,抓緊落實,在未來5年內勵精圖治,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毫不動搖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開辟出來的改革創新道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以更加寬廣的胸懷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
改革創新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必須毫不動搖推進改革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
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創新,這是我國過去取得輝煌成就的成功經驗,是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摸索前進中得到的普遍共識。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和創新,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創新。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已經召開,我黨將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將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基本方略之中,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在制度建設和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奮力把改革創新工作推向前進。(江楓)
“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抓住機遇、直面挑戰,不斷發掘經濟增長新動力,是亞太各方的熱切期盼。“做好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準備”“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去年巴厘島APEC盛會上,習近平主席就曾表明敢于啃硬骨頭、勇于涉險灘的改革決心。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謀求明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一次重要會議。既要穩中求進,又要改革創新,關鍵是把握好度,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膽子要大,步子要穩。
在政府行政體制改革、日常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中應用大數據,是落實創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對于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現代治理能力,特別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其中積極性又是首要的”“要保護作……
技術倒逼改革,市場用選擇投票,先進的淘汰陳舊的,發達的取代落后的,這已經成為發展規律。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關鍵是要抓住強軍目標這個“牛鼻子”,堅持用強軍目標審視改革、以強軍目標引領改革、圍繞強軍目標推進改革;2015年7月14日,習主席主持召開軍委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總體方案建議》。
(記者潘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22日出席全國婦聯十一屆三次執委會議,希望全國婦聯系統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推進婦聯工作改革創新。
4月18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召開2015年科技工作會議,提出,深入實施“熱帶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著力突破一批現代熱帶農業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
今天,教育部舉辦司局級干部集體學習會,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杜占元作題為《科教融合、改革創新,推動高校科技工作上新水平》的專題報告。
習近平亦多次提出建設“有限政府”的改革思路。
今年1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稱中央深改組)召開第一次會議,習近平以組長的身份首次亮相。
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部分中央企業、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負責人的看法和建議。
刻下,中共在大范圍內展開的第二輪巡視正在進行,其“尋蠅打虎”的雷霆之舉引起海內外極大關注。中共正以“自我革命”勇氣和魄力加強自身建設,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鍛造堅強的領導核心。作為中國的執政黨,中共必須進一步提高執政能力,“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
4月7日,南陽、信陽分別召開市委中心組集體學習會議,學習貫徹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精神,大家普遍認為,實現中原夢,就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開闊胸襟,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一是處理好繼承發揚與改革創新的關系。繼承發揚是改革創新的基礎,改革創新是繼承發揚的深化。對加強黨的建設的優良傳統,特別是抓黨建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要大力繼承發揚;對黨建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要認真分析、研究解決,特別是對與抓黨建工作不符合、不適應的,要大膽改革創新,使黨建工作在繼承創新中得到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