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提出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促進政府有效施政。記者梳理了其中的10條“干貨”。(2月19日 新華網)
十八大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其中“開放”與“政務公開”相得益彰。思想要開發,發展思路要開放,政務要開放。作為服務型政務,應該更加開放、包容、透明,提高其行政效能,接受其群眾監督。《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無疑對服務型政府的含義進行了再次細化、升級,讓群眾更深的理解服務型政府、政務公開的深意,更加全面的參與到政務監督中來,發揮自己的民主權力,促使公職人員更加細致的服務于民?!安痪鼙娏?,方能成?!保ㄓ虚_放,公開,海納百川,集眾智之廣成,為民舉措才能深入人心。
群眾獲取政務公開內容毅不能有絆腳石。對于政務公開內容,如何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再次考量著我們執政者的能力。
目前互聯網已經覆蓋城市,智能手機普及,大型LED屏,惠民性標語上墻、上報。不同年齡結構的市民可以多渠道獲得最新惠民信息。然而在廣大的農村,除了年輕人能使用智能手機外,老年人獲取信息的渠道很狹隘,當年輕人春節后外出務工,只有通過電視機和村委會干部的獲得政務公開的內容或最新政策咨詢。所以,信息載體的制約嚴重影響了政府政務公開內容的傳播、延伸。
昨天有位30出頭的群眾咨詢筆者“聽村民們說被確定為貧困戶后,政府給每家補貼3000元,還有聽說貧困戶的爛房子被政府拍了照的,政府要出錢幫他修房子”。時下全國都在為精準扶貧做前期準備,對困難戶進行摸底,臺賬記錄等;有的地方的精準扶貧在政府、社會人士的協同努力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這些事實都在向我們的群眾傳遞一個信號,我們的政府在想辦法幫我。涉及自身利益時都很關注,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當然政策宣傳、講解不透徹,或者自身理解偏差,這會誤導群眾。筆者也耐心給他講解了精準扶貧的概念,并且打了一個“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技”的比方。他也明白了精準扶貧意義的概念,以及造血式扶貧的意義。他再次問道:“我在哪兒去看國家的最新政策、優惠政策這些呢”。這位群眾很關心國家發展,也希望在政府的幫助下,自己的努力下致富。從這件事情中折射出,我們的部分群眾缺乏獲取信息的能力,我們基層單位在宣傳優惠政策時方式、方法應該更加喜聞樂見,一目了然,畢竟農村文化程度較低,部分年紀大的是文盲。當然自身對政策應該有一個細致、全面、熟悉的把握,讓看不懂的看的懂,讓不認識的,聽得懂。
信息高速發展的環境下,加快了新消息的傳播速度,然而對于農村群眾獲取政務公開內容或者優惠政策不以為然。通俗說,掌握來了信息就掌握了財富。筆記在問及一些辦事群眾對國家政策、政務公開內容時,回答最多的“沒聽到我們那村上”或者“沒聽到當地政府說”。話里意思政府、村委宣傳不到位,個別地方的確存在宣傳講解不到位,另一層意思,政府、村委不宣傳就不知道。優惠政策信息的傳播滯后,必然會降低服務型政府效能。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病者,必塞其起弊之源”。為把政務公開引向深入,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層層推開。
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主動獲取政務公開內容、優惠政策信息的能力,提高甄別價值政策信息能力。“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技”我們在向群眾宣傳、講解優惠政策時,我們應該向有操作能力的群眾講解獲取政策具體網站,拓展群眾獲取政策信息的渠道,方便群眾自己上網查詢,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方便、服務于自己的生活。比如現在二維碼的出現,合理運用,不僅提升了政策宣傳的覆蓋面,而且給群眾帶來了巨大實惠。讓群眾深刻意識到政務公開內容宣傳政策是政府的工作,而主動獲取信息是自己的本職,讓群眾學會看政策、看懂政策、會監督。
加快農村“互聯網最后一里”通。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加快了城市的發展速度,政府的執政效能,而農村不應該成為發展的短板。“互聯網+”加速了產品的電商化,加快了產品的流通速度,對于群眾致富是一個平臺,同時也方便了群眾生活。而在不少農村“互聯網+”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然而互聯網硬件還在滯后發展。為推進精準扶貧,推進政務公開,政府效能的提升,加快打通“互聯網最后一里”勢在必行,讓群眾可以從電視機、電腦、手機、報紙等渠道反復獲取最新信息,深刻理解其含義,服務于自己,監督政府。
加強對惠民政策宣傳是基層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細化、落實政務公開坐標點?!瓣柟馐亲詈玫姆栏瘎?,十八大以來,政務公開常態化。政務公開了,誰來看,哪里看,怎樣看的懂,這些都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地方政務公開網站的各個板塊內容、豐富完善,辦事流程也寫的很清楚,然而點擊率很低。很多政務公開網站在成立之后,無人問津,成了僵尸網站。所以細化落實政務公開坐標點,注重網站內容及時更新,基層干部自身也要加強政策理論透徹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或者通過文化墻漫畫、廣播、標語能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政務公開的內容被看得見、摸得著、看得懂、聽得懂,讓其政務公開的內容價值惠及于民。
政務公開再其好,好比演員演得再好,沒有觀眾,那它表演也失去意義。政務公開毅然如此,缺乏接受載體、吸收主體,公開的再好,也是“無用武之地”?!昂<{百川,有容乃大”歷史成功案例不計其數,《鄒忌諷齊王納諫》里的“能面寡人之過者,受上賞”,魏征《諫太宗十思疏》等,那時可能不叫政務公開,但注重政務公開。群眾獲取政務公開內容、國家優惠政策毅不能有絆腳石,以十八大四中全會“五大發展理念”為引擎,借鑒古人政務公開落實之策,讓政務公開內容像和風細雨,明媚春光一樣,滋潤于群眾,讓群眾切實感受到。能知道在哪兒看政策,怎么看,看的懂,看了有什么用,促使政務公開內容共享、優惠政策共惠,監督政府、維護自己身權益,不斷促使服務型政府效能提升。(陳筱林)
12月14日,記者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為貫徹落實中央相關文件要求,全面做好我省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工作,省政府決定成立河南省政務公開與政務服務領導小組,翁杰明任組長。
及時、全面、準確公開政務信息,是法治型政府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鞏固政府公信力、取信于民的重要舉措。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重要文件中多次提出要構建法治政府,而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就是要做到政府權力運行的公開透明。
政務公開是現代行政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是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的重要手段。把政務公開的要求融入權力運行全過程,做到權力運行到哪里,公開和監督就延伸到哪里,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權力運行監督機制。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6年多來,我國政務公開已經在新媒體環境下形成輿情收集回應、主動發布、專家解讀和溝通協調四大機制。這四大機制的形成,意味著“2.0版”的政務公開格局逐漸成熟,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信息溝通更快捷、更順暢。
為進一步打造陽光政務,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唐河縣龍潭鎮積極采取措施,全面深化政務公開工作。
今年以來,唐河縣蒼臺鎮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和要求,繼續在全鎮深入推行政務公開工作,把政務公開工作作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的重要舉措,切實抓緊抓好。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备骷壐鞑块T和領導干部,都要把“百姓意識”貫穿到施政理念中。
2016年1月1日,聯通市、縣、鄉、村四級的鄭州市政務服務網正式啟動運行。鄭州市政府在現有8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實行三級并網、四級聯動的基礎上,將逐步增加聯動事項數量。
如今,老百姓的權利意識在高漲,參與政治的熱情也在增加。政府公開政務信息,無疑可以群眾充分有效地投入到與政府的互動之中,為政府的工作獻計出力。
截至今年,修武縣的黨務政務公開日已經堅持了17年。1996年,修武縣把每年的1月16日和7月16日作為全縣的黨務政務公開日。公開日當天,全縣各級各部門必須對黨務、政務等進行集中 公開,做到清集體“家底”、亮干部“箱底”、明群眾“心底”,同時,縣五大班子領導也要在當天帶隊對分包的聯系點進行檢查。
為實現全省黨務政務公開工作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省委決定將省黨務公開領導小組和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整合為省黨務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鄧凱強調,要認真落實中央、省委關于反腐倡廉建設特別是……
洛陽市28日召開的政務微博培訓班暨動員會透露,2月底前洛陽市首批55家單位必須開通運行政務微博,而且不能隨意限制、刪除網友評論(大河報2月29日報道)。政府部門開通政務微博的“井噴”現象,已經持續了很久,而在河南省像洛陽這樣大范圍開通政務微博,還是第一家。
應珠海財政局要求,該市200多市直行政主管部門(除涉密部門)及其下屬單位在網上公開2300多項部門預算信息。必須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細則,加強對違反規定者的處罰力度,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政務公開,實現三公消費公開。
近日,河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在事關重大公共利益和公眾權益時,老百姓有五種渠道參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