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羅湖區環保局原副局長葉軍因涉嫌受賄被刑拘,檢方指控其收受賄賂64萬多元。庭審時葉軍承認全部指控,辯護律師出具葉軍單位的“求輕判”公函,證明他平素工作勤勉,希望法院從輕判決。(10月21日人民網)
涉案單位竟然以機關“公函”形式,為本單位的貪官向法院求情,這種荒誕離譜行為的非法性質,無疑顯而易見。一方面,它明顯干擾了法院的獨立審判權,依據我國《憲法》,“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另一方面,對其發函單位自身來說,這一“求情”做法同樣也明顯涉嫌越權行事、違法濫權,僭越了公權機關應有的起碼權力界限。顧名思義,機關“公函”之為公函,正是因為它“姓”公,代表的是公共權力,既不可能也不應該淪為聯絡私人感情、為個人求情的私函,這誠如有法律人士指出的,“既然是公文,其權力源自老百姓的賦予,為貪官發函求情意味著權力的濫用”。
在這種十分明顯的基本法律背景下,葉軍單位依然堂而皇之堅持為貪官發求情公函,原因究竟何在、個中究竟蘊藏了怎樣的“內情”?所謂的“該同志工作勤勉”等說辭,顯然只是完全不合邏輯、禁不起任何推敲的蹩腳荒唐借口。政府官員受賄,勤勉就能輕判?難道“不貪污”不正是政府公職人員必須恪守的最基本素質和“做貢獻”的基本前提?一個貪官,“勤勉”只是掩蓋貪污的外衣罷了。
而真正更合乎邏輯的公函求情“內情” 無外乎這樣幾種可能,或者是基于某種“物傷其類”式的“官官相護”;或者說“保護干部”的官場本能,自覺不自覺地參與“撈人”;或者干脆就是基于某種維護共同腐敗利益的需要,為避免產生“拔出蘿卜帶出泥”效應,而不得不按照官場潛規則,竭力營救同類或努力使其“封口”。
因此,對于荒誕的“公函求情”,僅止于譴責其非法違法性質,其實遠遠不夠,而更重要的是,能否進一步徹查其中可能隱藏的上述種種“內情”、隱情,并據此窮究炮制“求情公函”相關官員的責任。(卿平)
一紙公函,從市水利局到區辦事處“同城漫游”走了22天。湖北襄陽市紀委、監察局13日對相關責任人樊城區政府副區長李夫勇、市河道管理局建設科科長胡國葵分別給予警告處分。
時長:29分55秒
湖南省麻陽縣兩名官員因貪腐案件被抓。如果公權機關真認為貪官可以從輕處罰,那么可以提供能夠為官員減輕處罰的事實材料,通過正常的司法程序來提交法庭,完成“為其求情”的目的。
今天下午,記者在麻陽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副局長胡曉辦公室看到了這份求情公函的底稿。2012年,湖南省株洲市房管局原產權處處長尹春燕和副處長劉鴻剛因受賄被抓后,株洲市房產局也曾出公函為兩人求情。
昨天上午,法晚記者接到江西省進賢縣文港鎮劉先生反映稱,2014年11月21日,文港鎮毛筆個體戶徐財秀等人故意毀壞其公司財物。
本報5月7日刊發了《177學子為投毒者求情》的報道,講述復旦大學177名學生給上海高院寫求情信為“復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求情“免死”一事,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本報5月7日刊發了《177學子為投毒者求情》的報道,講述復旦大學177名學生給上海高院寫求情信為“復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求情“免死”一事,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近日有媒體報道安徽省蚌埠市懷遠一中學十余名學生被罰跪操場20分鐘,迅速引起社會輿論關注。(原標題:網曝安徽懷遠中學生被罰跪操場 教委稱學生系主動下跪求情)
據香港《明報》網站消息,陳振聰偽造龔如心遺囑罪成,辯方5日早在庭上求情說,陳有三子女仍在學,且非要獨吞龔如心的遺產。陳還有3名子女在學,而被指為偽造的2006年遺囑中,只是指陳可以獲得部分遺產,并非獨吞,但法官不認同,指出據龔如心2002年的遺囑,是要全部捐作慈善用途。
重慶奉節縣一家幼兒園缺校車,女園長的情人——當地財政局企業財務科科長盧祖國便設法為其解困,一企業老板被盧祖國強拉贊助,“捐”了15萬元給幼兒園。可以說,正是這種權力的冷漠,賦予了貪官的“索賄行善”某種神奇的感人力量。
昨天上午9時許,在鄭州市政六街與紅旗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個小區門口,一名60余歲的菜農正趕著自家的騾車,拉著一車生菜高聲叫賣。昨天,記者網上搜索發現,鄭州之前也多次出現過“畜力車進城賣瓜、賣菜”的現象。
在鄭州市政六街與紅旗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個小區門口,一名60余歲的菜農正趕著自家的騾車,拉著一車生菜高聲叫賣。
昨天上午9時許,在鄭州市政六街與紅旗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個小區門口,一名60余歲的菜農正趕著自家的騾車,拉著一車生菜高聲叫賣。昨天,記者網上搜索發現,鄭州之前也多次出現過“畜力車進城賣瓜、賣菜”的現象。
2014年6月8日,山東濟南,在山東省商貿學校高考考點,一名身穿紅色短褲的女孩奔進校門,但被考場工作人員拒之門外。2014年6月8日,山東濟南,在山東省商貿學校高考考點,一名身穿紅色短褲的女孩奔進校門,但被考場工作人員拒之門外。
以官方公函的形式為犯罪嫌疑人向司法機關求情,屬于典型的行政干預司法,濫用行政權力公然干擾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辦案,其對司法公正的負面影響不可漠視,必須堅決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