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51歲的武漢理工大學副教授張能立,在臨下課時走到教室前門,趴在地上,鼓勵學生從他身上跨過或“踩”過去。他說,愿意"獻身"。解釋這只是表象,傳遞的卻正是這種敢于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反抗權貴的精神。(5月13日 新華網)
該副教授的“創新”教學法可謂用心良苦,為了培養學生敢于否定權威、反抗權貴的精神,甘愿自取其辱,要求學生賜其“胯下之辱”,要知道,從古至今,中國人幾乎都很難接受被人跨過身體的行為。這種“胯下之辱”,被認為是奇恥大辱。但在幾分鐘的時間,超過100名學生凌辱了張教授。被凌辱的張教授,趴在地上欣慰地笑了。然而,筆者卻笑不起來,感到的不是驚喜,而是驚悚。51歲的張教授恰好出生在“文革”前一年,“有幸”經歷過文革,少年時目睹文革時期把“反動權威”打倒在地的、任意踐踏的情景在他的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0年后的今天,文革遺風在他身上重演了,只不過,這次不是老師被迫被學生侮辱,而是老師自愿被學生侮辱,形式雖然不同,但本質一致,都是對人格的不尊重,聯系5月11日,連云港電大一名長發女生被脫衣、毆打,在教室內赤身裸體被兩人拽著頭發面對鏡頭,女生多處隱私部位暴露;前不久福建某中學兩女生掌摑一女生57次并錄像的校園暴力事件,長沙一中專16歲女生被15名同學圍毆,并被拍裸照威脅……面對曾是“凈土”的校園,暴力事件頻發,有網友慨嘆:曾經那個美好的校園再也回不去了。校園為何再也回不到“曾經的美好”了?武漢理工大學這位張副教授的“言傳身教”可窺一斑,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青少年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如果教師誘導少年學習好的榜樣,鼓勵仿效一切好的行為,那么,青少年的所有缺點就會沒有痛苦和創傷地,不覺難受的逐漸消失。”作為教師,就應該向學生示范文明、理智的、人文的好的東西,樹立尊重人格的好的榜樣,不能打著改變學生思維的旗號,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借口來踐踏人格,無論是教師的,還是學生的,不論是自愿的,還是誘導的,在大學這樣一個文化文明傳播的地方,顯然有辱斯文。
西方先哲亞里士多德說過:“吾愛吾師,我更愛真理。”吾愛我師,這個愛,就是對老師的尊重,亞里士多德從17歲開始入師門,跟隨柏拉圖達20年之久.對老師很崇敬,他曾寫詩贊美老師柏拉圖,然而在追求真理的征程中,亞里士多德非常勇敢、堅決地批評老師的錯誤和缺點,在哲學思想的內容和方法上都同柏拉圖存在著嚴重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批評了老師學說的地基———“理念論”,提出了“實體說”,直接推翻了老師的學說,但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在人格上卻互相尊重,彼此之間亦師亦友。這才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突破“怕人”思維,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不畏強權的教育典范。敢于挑戰權威,挑戰的是其學術、言論,而不是踐踏其身體、侮辱其人格。教師教育方式和教育思維的創新,可以多元化、有個性,與時俱進,但以侮辱身體的方式進行,決不可取,踐踏人格的事情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發生在校園里,更不應該發生在教師的教育教學上。(樂兵)
從古至今,中國人幾乎都很難接受被人跨過身體的行為。這位副教授解釋:跨過老師,只是表象,傳遞的卻正是這種敢于用科學真理否定權威、反抗權貴的精神。雖然在講課中,有了一些鋪墊,但面對一位51歲的長者、老師,在場的90后大學生們還是不敢,也不忍心去這么做。
不可否認,副教授張能立甘受學生的“胯下之辱”,其初衷是良善的,做法是嚴肅的,推動大學生挑戰權威的努力是存在的,雖然我不想給副教授的“胯下之辱”貼上娛樂化標簽,但不能不遺憾地承認一個事實——他甘受“胯下之辱”的積極意義非常有限。
2月11日,北京天壇東門附近一年輕男子從路人胯下鉆過,并給路人紅包,自稱要學習古人韓信的“胯下之辱”上午10點,記者在天壇公園東門地鐵站口處見到了這名男子,頭戴馬面,鋪開的紙上寫著自己要鍛煉能力,借好心人雙腿一用,從其胯下鉆過,末了還會給人10到100元的紅包作為感謝。據了解,該男子姓鄧,36歲,北京人,這兩三天每天早上都會來此地用這種方式“鍛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