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岐山同志到浙江省調研時強調,要喚醒黨章黨規意識、推進制度創新,修改好《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把紀律和規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前沿。(5月10日《人民日報》)
紀律是黨的生命,它是規范黨的政治行為的警戒線。嚴明的黨章黨規是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是我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不竭動力,是提升我黨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的重要基礎,是維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有力保障。當前,極少數黨員干部漠視黨紀黨規,認為法律法規是“雷區”,而黨紀黨規是“緩沖區”,抱有僥幸心理,妄圖打“擦邊球”。而造成這些惡劣現象的原因則是因為我們的黨紀黨規存在不全面、不嚴格、不公開三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在這三個方面大刀闊斧的改革。
推進黨規黨章創新,改變不全面現狀,需要“明察秋毫”。當前,存在一些黨紀黨規與現實脫節、操作性不強的問題,導致群眾深惡痛絕的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完善黨紀黨規,查漏補缺,做到紀律約束不留死角。同時,各級紀檢部門要加大明察暗訪的力度,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各項檢查,從細微處入手,從蛛絲馬跡中發現違法違紀線索。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把違規違紀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推進黨規黨章創新,改變不嚴格現狀,需要念好“緊箍咒”。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否則,再好的制度也不過是一紙空文、形同虛設。黨規黨紀也是如此。我們必須提高執行力,要說到做到,執紀必嚴,違紀必究。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論職位高低,只要觸犯了黨紀黨規黨法,都嚴懲不貸。只有這樣才能營造黨紀黨規是“高壓線”,不能碰,是“防火墻”,不可越的法治環境,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推進黨規黨章創新,改變不公開現狀,需要“兼聽則明”。群眾的支持對制度改革工作至關重要,沒有群眾的支持的制度改革無異于無水之舟,空中樓閣。我們需要容納多方面、各層次的意見和建議,提高老百姓參與制度改革的責任心和積極性,讓群眾為我們提供“新方法”、“好點子”,讓群眾成為改革的參與者,為黨紀制度獻計獻策。凝聚群眾智慧,讓黨紀制度走出新方面,跨出新局面。(趙蔚)
這距離上次媒體報道有“講話”的時間已有47天,在這些天里,中紀委拿下安徽省副省長楊振超、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李云峰“兩虎”。
這距離上次媒體報道有“講話”的時間已有47天。
今日,中紀委再次拿下一“虎”: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李云峰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僅今年4月間,就有四川省原副省長李成云,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越,遼寧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蘇宏章和山東省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魯豫4位省部級官員接受調查。
中紀委再次拿下一“虎”: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李云峰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全國給予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8萬人。
昨天,新華社全文播發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十八屆中紀委六次全會上的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河南省紀委書記尹晉華認為“紀挺法前”有“六部曲”:“咬耳朵”防范在先;扯袖子抓早抓小,及時約談,隨來隨辦、不壓不推;敲警鐘,組織處理;嚴執紀,及時立案審查;快移送,快進快出、快查快結,及時審理、盡早移交;重問責,實行“一案雙查”。
對黨員干部來說,紀嚴于法的“護身符”一旦離開身,紀律的堤防一旦決口,就會財迷心竅、官迷心竅、鬼迷心竅,就必然受到紀律的精準處理,也必然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罰,就會身敗名裂、斷送前程、禍及家人。
8日王岐山赴陜西調研,他強調,堅持黨紀嚴于國法,實現紀法分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8日至10日在陜西調研,并主持召開部分省區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座談會。他強調,修訂廉政準則和黨紀處分條例,要堅持黨紀嚴于國法,實現紀法分開,體現黨的先鋒隊性質,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制度創新。
“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是新時期我們黨的重要命題,王岐山同志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把條例中與法律重復的內容去除,解決“紀”、“法”不分的問題;同時把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突出出來、具體化,使黨紀特色更加鮮明。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權利在陽光下運行,通過創新黨員干部管理制度,保證我們黨的先進性。
喚醒黨章黨紀黨規意識,使其成為黨員干部的行動指南,剛柔并濟、軟硬兼施將違規違紀之心、之行束在籠子里,使其不想、不能、不敢違規違紀,隨時保持不觸紅線、不踩底線的警醒。
習近平總書記在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中寫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可見,官員做到一己之清廉是遠遠不夠的,關鍵還要看有沒有一顆進取心,能不能造福一方。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沒有休息。王岐山浙江調研前3個月,2015年2月16日,浙江省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斯鑫良落馬。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沒有休息。王岐山浙江調研前3個月,2015年2月16日,浙江省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斯鑫良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