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行“共有產權住房”政策的過程中,要做到政策透明、公開公正。特別是要通過完善的相關制度設計,最大限度地保障政策的精準落地、精準實施。
記者8月3日從北京市住建委獲悉,北京市住建委近日會同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規劃國土委聯合起草《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8月4日《經濟日報》)。
共有產權住房是對原自住型商品房政策的進一步調整、優化、升級、規范,今后不論從建設品質、管理水平、供應規模上均會進一步提高。隨著各地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的加強以及政策方面的收緊,如何保障部分困難群體的鋼性住房需求,是擺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而推出“共有產權住房”政策,就是旨在抑制住房投資投機性需求,讓住房制度更加公平合理;同時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特別是有利于加快形成符合地區特點的房地產市場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在幫助更多的人實現住有所居的同時,擠壓房地產市場泡沫,讓房地產市場回歸理性。
所謂“共有產權房”,就是地方政府讓渡部分土地出讓收益,然后低價配售給符合條件的保障對象家庭所建的房屋。保障對象與地方政府簽訂合同,約定雙方的產權份額以及保障房將來上市交易的條件和所得價款的分配份額。簡單地說,“共有產權房”,就是指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購房時,可按個人與政府的出資比例,共同擁有房屋產權。房屋產權可由政府和市民平分,市民也可向政府“贖回”產權,兩者之間是“合作”乃至“合伙”的關系。
其實,推行“共有產權住房”政策,北京并非全國第一家。早在2007年,“共有產權房”就在江蘇省淮安市進行試點,隨后該模式在江蘇省其他地區得到推廣。2012年1月,上海降低共有產權房的準入門檻,月收入達5000元的也可以申請。目前來看,此次北京市推出的“共有產權住房”政策,進一步表明了政府在穩定住房市場方面所作出的積極努力,無疑會有助于進一步降低房屋出售價格,充分減輕購房負擔,最大限度地支持夾心層的首次購房需求,滿足無房家庭的住房剛需,通過政府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來解決住房困難問題。從這個層面上看,推行“共有產權住房”政策也是一項利民、惠民政策,值得肯定和點贊。
“共有產權住房”政策誠然是一個新的政策,但相信其既能夠解決一些人的住房剛性需求,同時也成為住房政策上的一個有益補充。該政策實施后,必將緩解一部分人的住房困難。不過,由于“共有產權住房”中存在一定的“利益”空間,就需要防止有人借機“蠶食”。國人向來有“心機”,“共有產權住房”的政策和模式雖好,但是架不住有人會去“創新思維”,打“共有產權住房”的歪主意。實事求是講,近年來我們推行了很多好的政策制度,但是在執行過程中總是被人鉆了空子,然后不得不去給政策制度“打補丁”。對于“共有產權住房”而言,亦是如此。在正式實施之前,最好還是要更加細化實施細則,把可能會有的漏洞想全,把可能出現的短板補齊,使得政策制度的設計更加縝密、無縫可鉆,省得日后實行起來,再不停地去對政策修修補補,給相關部門造成很大的被動。
因此,在推行“共有產權住房”政策的過程中,要做到政策透明、公開公正。特別是要通過完善的相關制度設計,最大限度地保障政策的精準落地、精準實施,最終實現政策的預期目標,力爭為全國探索總結出科學合理的執行辦法和成功經驗。(舒心萍)
共有產權住房試點正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淮安、黃石這6個城市推進。
共有產權住房試點正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淮安、黃石這6個城市推進。與以往的經濟適用房、限價房不同,共有產權住房是一種有限產權住房。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黃石、淮安等6個城市明確被列為全國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中稱,住建部日前召集了部分城市,在北京召開了一場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座談會。
今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集了部分城市,在北京召開了一場“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黃石、淮安6個城市明確被列為全國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
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說,在北上廣有一套房子,每年會增值幾十萬、上百萬,相當于有一個穩賺不賠的“好公司”。無論是北京推出的具有共有產權性質的自住房,還是上海、淮安等地推出的共有產權房,這些房子都堪稱是一個“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