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網絡直播平臺舉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巡播”,開啟了“直播+非遺+電商”模式的探索。在此次非遺直播中,“玉雕”“古法制香”等10余個非遺項目及其傳承人吸引了超過700萬網友圍觀,并為手藝人帶來百萬元的訂單收入。
在“互聯網+”的時代,一個領域“觸網”、搭上互聯網快車,已經不是要與不要的問題,而是快與慢的問題。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方面,成功的“觸網”例子有很多,比如走紅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此次非遺與網絡直播平臺的合作,可謂又一新例。
酒香還怕巷子深。絕大多數非遺項目都帶有濃厚的傳統色彩,與當今社會主流的生產生活方式、消費取向存在先天隔閡。非遺如果不拉近與主流社會的距離,不僅自身的文化價值無法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而且還面臨著傳承的危機。因此,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傳播優勢,讓非遺進入大眾視野,很有必要。網絡直播就是不錯的嘗試。
非遺往往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按照傳統方式做推廣,不僅成本高,效果也不好。而互聯網可以突破地域限制,給非遺提供一個面向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展示舞臺。這些年,一些非遺項目衍生出的產品依托電商銷售,也是遵循這一邏輯。這次非遺直播吸引700萬網友、帶來百萬元收入,“觸網”的效果充分展現。這說明,非遺及其產品并不缺乏受眾和市場,關鍵在于打破傳播介質的障礙。
除了增加非遺的曝光度,網絡推介和傳播更大的隱形好處表現在,提升了非遺保護的自信。確實,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年偏安一隅,漸漸變成“落后”“古板”的代名詞,不僅難以獲得外界關注和認同,而且也影響到傳承者的自信。長此以往,文化遺產的萎縮和式微就很難避免。而傳播介質轉換之后,非遺就能在主流的傳播渠道占有一席之地,經受大眾文化和眼光的“檢驗”,既可以拉近傳承者與受眾的心理距離,也能給傳承者帶來更多的自信與動力。
傳統文化要不要“觸網”已經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如何更好地融合。比如,非遺的網絡直播要把握好邊界,娛樂元素的添加要考慮到是否與非遺項目的形象和定位契合,不能“喧賓奪主”。過去,一些傳統文化項目“觸網”,名為創新,實為惡搞、低俗,傷及文化本身。
當然,傳播推廣路徑的優化只是擴大了外界了解非遺文化的窗口,并不能代替非遺項目自身的與時俱進和自我改良。讓更多的人知曉和認同非遺文化,破除傳播方式局限與文化本身的創新缺一不可。(作者:朱昌俊)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24日 02版)
6月14日,映象網將聯合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鄭州人民廣播電臺都市廣播FM91.2在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辦“大愛鄭州 熱血之城”世界獻血者日12小時大型音視頻直播無償獻血活動,誠摯邀請您能于當天到現場來支持無償獻血事業。
河南廣電全媒體走進大別山·光山篇。
網絡配圖 海邊直播發現浮尸,韓國一名網絡實況主凌晨睡不著,半夜在海水浴場散步直播,意外發現海岸邊有東西白白的,靠近一看居然是一具尸體。
嚇得主播尖叫逃跑,趕緊報警。
端午節前一周,截至5月28日,包括花椒、虎牙、熊貓直播在內的平臺紛紛宣布拿到融資,幾家融資總額近25億元人民幣。
端午節前一周,截至5月28日,包括花椒、虎牙、熊貓直播在內的平臺紛紛宣布拿到融資,幾家融資總額近25億元人民幣。
吳權彼直播遇到尸體時,有1000多網友在線觀看了這驚魂一幕。
吳權彼向南都記者表示,自己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人,今年25歲,曾在2009年-2011年參軍。吳權彼直播發現蘑菇。該直播平臺營銷張小姐向南都記者表示,5月23日下午,吳權彼直播遇到尸體時,有1000多網友在線觀看了這驚魂一幕。
在水滴直播平臺上,這樣正在直播的攝像頭在上海共有452個,涉及馬路、小區、樓宇、健身館、店鋪等多個生活場景。” 此外,直播負責人表示,水滴平臺已經開通舉報機制,第一時間處理市民關于隱私的舉報投訴。
在水滴直播平臺上,這樣正在直播的攝像頭在上海共有452個,涉及馬路、小區、樓宇、健身館、店鋪等多個生活場景。” 此外,直播負責人表示,水滴平臺已經開通舉報機制,第一時間處理市民關于隱私的舉報投訴。
▲直播剛開始,劉某還笑著和平臺里的粉絲打招呼。機場工作人員報警求助后,女主播一直向粉絲“直播”自己未動手打人,并哭訴被工作人員“欺負”,當時共有17萬觀眾觀看了直播。” ▲直播中,劉某一直哭訴被工作人員“欺負”。
直播剛開始,劉某還笑著和平臺里的粉絲打招呼。
截至止5月2日下午3::00,記者看到在水滴直播網站中,“四川省成都市”的頁面下,有33個直播房間已下線,目前剩余266個房間。我們呼吁智能攝像機的用戶在分享監控畫面的時候,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良俗公約,以及水滴平臺直播用戶協議的相關內容,共同維護水滴平臺的文明和有序。
“俺瞧瞧”網站客服曾表示,網站上的直播鏈接都是轉載的,主要來源于水滴直播、螢石直播和百度云直播等網站的公開演示視頻。南都記者發現,這些實時監控直播平臺本身均有自己品牌攝像頭出售,消費者購買安裝了攝像頭后,實時監控視頻可以在平臺上進行公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