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剛結束,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測試開始了,其中有一些“燒腦題”是這樣的——山東大學考題:黑板和廁所有什么關系?為什么井蓋都是圓的?南京大學考題:“梁祝化蝶”為何不化比翼鳥?為什么屈原的畫像是瘦高的?華南理工大學考題:用物理知識解釋“獅吼功”……
相比至少從省一級范圍統一命題、依照標準答案統一批改的高考題,自主招生的題目無疑賦予了學校更大的自主性。學校也大可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氣質相投、思維對路的學生。值得慶幸的是,這些題看似“燒腦”,但沒有標準答案,而且腦細胞的奔涌方向是正確的:調動常識與經驗,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與興趣所在,以任何邏輯連貫、自圓其說具有思考深度的答案作答即可,而不是將腦細胞用于迎合出題人的心思,打磨出圓滑成熟的“套路”。
其實“燒腦神題”并非新鮮事物。陳寅恪先生就曾在文科考試中,出過一個對對子的“燒腦題”,題目是“孫行者”,要求學生對出下聯。陳寅恪自己說這題主要考查詞性、平仄聲調、語匯和思想內涵,而他理想的答案有“祖沖之”“王引之”“胡適之”。細細品味這些“燒腦題”,它們的可貴之處在于有一股書卷味兒,展現了知識的包容性與多義性。同時,讓“啟發思索”代替了“給予知識”,讓“發現價值”取代了“賦予意義”。高校老師和學生跨過了“標準答案”這一中間屏障,直接達致了思維的對話。
從某種程度說,自主招生的“燒腦題”也可成為展現大學精神的一個切入口,是大學求知求真所應呈現的樣子。甚至,大學入學的“燒腦題”,也傳達出一個信號:它們可視作人生階段區分的界標。中學以前的人生,評價機制是相對單一的,規則也是清楚明晰的;在進入大學之后,無論是求學抑或是將來步入社會,面臨的多是一個多義性、開放性的廣闊世界,將不復存在一個確定無疑、權威可靠的答案,人生的方向將從“接納”轉向“尋找”。知識也好,意義也罷,重要的是在過程中細心尋找與自我建構。
這是大學的魅力所在。如今頗為流行大一和大四的對比照:從整齊劃一、“灰頭土臉”的高中模樣,變為各具特色、自我欣賞的大學樣貌。往小了說,是學生們愛“捯飭”了;從另一層面看,何嘗不是對知識的涵養、人格的養成、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大學,也是一個啟迪人認識自我的過程,起點就從思考問題的思維轉換開始:梁祝化蝶,“我”怎么看,而不是答案怎么說。
當然,這些“燒腦題”是否足夠科學,是否還有改進空間,也是可以討論的。但眾多高校不約而同地亮出了“燒腦題”,至少可從某種程度上體現大學精神的共識:真正的知識,是需要打開“腦洞”,展開想象的。德國詩人布萊希特說:“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之一。”希望“燒腦題”所展現的精神舒展的態度,也能廣泛輻射,愿全社會都能品嘗思考的快樂。(作者:王子墨)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19日 02版)
要防止“天價志愿咨詢”剝奪考生“十年寒窗,一朝中舉”的成就感,從教育部門到中學、大學及社會公益機構,要在志愿咨詢上承擔起公共責任,提供足夠的公益服務。
回想高考時的青蔥歲月,齊林說,在八十年代,我們這些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們最愛唱的歌是“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如二三時間年過去了,回顧自己走過的路,雖說內心免不了惆悵與喟嘆,但是想想曾經的、青春年華的自豪與自信,也足以令人欣然與感奮。
專業和職業規劃并非重視就能做好的。只有明白專業和職業規劃的基本道理,才能規避風險、減少失誤,讓人生更順暢。
河南很多景區都對中高考生的免門票政策,小編給大家匯總了一下,叫上小伙伴,挑個地方去玩吧!
軍營永遠都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大學校,是砥礪品格、增強意志的好課堂,是施展才華、成就事業的大舞臺。當代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更是炎黃子孫的不懈追求。
高考是緊張的,也是殘酷的,而且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家長在強調高考作用和意義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告訴孩子,高考只是一種檢驗方式,人生成功與否并不在此一搏。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高考,不要過度夸大高考,從小給孩子制造壓力,以免適得其反。
8日早上,正當考生準備迎接高考綜合科目的考試時,濟南無影山附近一小區內卻“悄然”發生了一起愛心救助事件。
結束了高考,高三學子告別了埋頭苦讀、‘與世隔絕’零娛樂的日子,個個仿佛是脫韁的野馬回歸了廣闊草原,空氣中彌漫著自由的味道。
6月8日下午,2017年高考順利落幕。高考結束后,我省將繼續暢通信訪舉報渠道,對高考違紀舞弊問題一經查實,將嚴肅處理。考生如對成績有疑問,可于6月27日18:00前到縣(市)區招辦申請成績復核,并在規定時間內領取復核結果。
據高考前河南省招辦公布的數據,今年河南省高考報名人數達到86.58萬,比上年人數有所增長。
又是一年高考時。一年一度的高考不僅牽動著考生和家長的心,也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6月7日至8日,郵儲銀行新鄉市分行秉承“普惠金融 服務萬家”的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認真組織開展了“愛心助考”活動,熱情服務考生及家長,為高考助力,為考生加油。
如今,高考已經步入“不惑之年”,不過高考擔負的選拔人才、服務國家的神圣使命不會變。當青春洋溢的又一批學子走進考場,他們不僅承載著萬千家庭的期盼與夢想,更承載著國家和民族未來與希望!
2008年,蓋蕾在京源中學參加高考,當時,是石景山分局魯谷派出所的警察蜀黍上勤守護她。她現在成為了魯谷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今天,她和當年守護她高考的蜀黍一起來到當年她高考的地點,一起守護考生。
6月7日上午,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大城子鎮五金高層一名22歲男子輕生跳樓。
每年高考都會有些粗心的考生走錯考場、找不到考場或忘記攜帶身份證、準考證。6月8日高考第二天,還有很多考生和家長讓人很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