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習近平多次出席對中國革命歷史具有紀念意義的活動,并作了重要講話。縱觀這些講話,理想信念是核心內容。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習近平的2016”年終系列之四《2016,習近平給黨員干部補精神之“鈣”》,與您一起學習、理解習近平強調繼承和弘揚革命傳統精神的良苦用心。
習近平曾動情地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
2016年,習近平在多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緬懷先輩、重溫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強調立黨“初心”。其深意,就是要用歷史“最好的營養劑”,為廣大黨員干部補精神之“鈣”。
為啥要“補鈣”?
習近平曾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目的很明確,“補鈣”是因為部分黨員干部精神上“缺鈣”,劍鋒所指的,是由此帶來的種種“軟骨病”。
改革進入深水區,多元思想交流碰撞,誘惑與挑戰花樣翻新,一些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線”不斷下滑乃至崩塌。十八大以來,200多名中管領導干部因腐敗問題被審查,100多萬人因違紀違規受到組織處理,約20萬人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被處理……
這些黨員干部被查處,究其根本都是因為理想信念出了問題,“軟骨病”導致政治蛻變、經濟貪婪、生活腐化,最后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習近平的諄諄之言,直指問題核心。
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歸根到底在于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著,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
因此,必須擰緊思想信念的“總開關”。《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提出,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
從八項規定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三嚴三實”到“兩學一做”,從重拳反腐到準則、條例等黨內規章的頒布,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出臺一系列抓鐵有痕的具體措施,每一項都意在固本培元,為理想信念“加油”“補鈣”。
補什么樣的“鈣”?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那么,黨員干部要從革命傳統中學習什么?也就是說,應該補什么樣的“鈣”?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始終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朝著這個偉大理想前行。”習近平說。
遠大理想往往是樸素且明確的,而通往理想的道路并非坦途。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必須具備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是長征精神的內涵,也是孫中山精神的涵意。
在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將偉大的長征精神凝練成五個方面:
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提出要學習孫中山的“四種精神”,“我們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就是學習和繼承他的寶貴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為他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而繼續奮斗。”
今天,我們早已實現孫中山的宏大構想,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個目標,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
新中國成立前夕,黨中央從西柏坡前往北京時,毛澤東提出了著名的“進京趕考”的命題。“60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們黨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習近平對成績的認識十分清醒。
長征永遠在路上,“趕考”永遠在路上,黨的建設也永遠在路上。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不竭的精神之“鈣”。
“鈣”從哪里來?
黨能戰斗,能勝利,是因為“一切為了人民”的信念深深植根于黨的靈魂。建黨95年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歷史。沒有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黨就不會由小變大、由弱變強。
人民,是取之不盡的“鈣”之源、精神力量之源。
在十八大以來的多次講話中,習近平始終高度評價人民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人民”一詞出現了百余次。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講了一個故事: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如今,擁有8800多萬名黨員、執政67年的中國共產黨,早已不再是創始之初那個力量單薄的小黨。但黨的命運永遠系在人民身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從根本上說,就是要繼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有“把被子剪給百姓”的政治覺悟。
正因為如此,習近平說,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提升人民的獲得感,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落腳點。
一切為了人民,力量源于人民,這是辯證法,也是黨的歷史、革命的歷史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了的真理。(新華網 陳俊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習近平答】我們大力查處腐敗案件,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就是要順應人民要求,這其中沒有什么權力斗爭,沒有什么“紙牌屋”。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28日召開會議,聽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2016年工作匯報,研究部署2017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28日召開會議,聽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2016年工作匯報,研究部署2017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總書記始終牽掛的事。
島評:1900年,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寫下著名的《少年中國說》,熱切地寄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首2016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5次:新春,中東開局之訪;孟春至仲夏,兩訪中東歐;金秋,到周邊國家“走親戚”;歲尾,拉美的越洋之行。5次出訪務實高效,開創了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新局。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為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關系我國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須抓得緊而又緊。
五彩斑斕的2016已經過去了,充滿朝氣和希望的2017已經走來。站在時間的轉軸上,我們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作為黨員干部,在譜寫中國夢新篇章中需堅持實干精神,在“新”、“真”、“實”、“細”四個字上苦下功夫。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12月30日上午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新年茶話會。
習近平總書記作為國家主席,政務、國務活動之多,卻能心系百姓、密切聯系基層。
每次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既對具體領域的改革提出要求,也對改革推進作出總體部署。在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有許多妙言雋語,言簡意賅、切中肯綮,既指引改革方向,又使改革深入人心。
”習近平指出:“統籌推進‘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重大工程項目落實,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補短板’的重要內容。如今,中國巨輪已經步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有了習近平的領航,幸福美好的生活還會遠嗎?
習近平總書記11月密集的活動中,有4次重要講話格外引人注目:會見中國記協第九屆理事會全體代表和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代表時的講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2月21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研究“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65項重大工程項目進展和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