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一直高度重視經濟工作,在不同場合多次就做好經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習近平告訴你經濟應該這么抓》,梳理今年以來習近平有關經濟工作的一些重要講話,與你一起學習。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出現經濟增長動力與經濟下行壓力并存的復雜情況。7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二季度和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二季度和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7%。中國經濟表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符合預期。但是,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環境,下一步中國經濟該怎么走?怎么辦?近一段時間以來,習近平針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和未來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清晰地指明了發展方向。
2016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委員們意見和建議。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通過實施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良好發展預期的組合政策,努力保持經濟平穩發展走勢,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2016年7月2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實施組合政策 引導發展預期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通過實施組合政策,引導發展預期,加快結構性改革步伐,努力保持經濟平穩發展態勢。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財稅體制改革,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要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通過有效的市場競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努力創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2016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習近平主持并發表重要講話
宏觀經濟政策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
宏觀經濟政策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度擴大總需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有力、有度、有效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引導好發展預期,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社會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
——2016年7月8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
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隱患
要堅持適度擴大總需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相機、靈活調控,把握好重點、節奏、力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宏觀環境。要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措施,保證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發揮財政資金效應,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領域。要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合理增長,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隱患,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要持續深化“放、管、服”和財稅、金融、創新、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
——2016年7月2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采取正確方略和有效辦法推進五大重點任務
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去庫存和補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導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起來,降成本的重點是增加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制資產泡沫和降低宏觀稅負。要堅持引導市場預期,提高政策質量和透明度,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住市場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特別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民間投資,改善企業微觀環境,創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要發揮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對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2016年7月2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要求,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布局優化,使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要加強監管,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記搞好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的重大責任,加強對國有企業改革的組織領導,盡快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
——2016年7月4日,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地方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
地方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級黨委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改革部署,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增強改革定力,聚集改革資源,激發創新活力,抓實目標任務、精準落地、探索創新、跟蹤問效、機制保障,更加富有成效地抓好改革工作。
——2016年6月2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2016年6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展覽館參觀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新形勢下,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響應黨中央號召,堅定信心,堅韌不拔,堅持不懈,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續在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建功立業,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6年6月3日,習近平參觀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我說過,要把我們的事業發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業,就要有這種眼界、這種魄力、這種氣度。
我們的腦子要轉過彎來,既要重視資本,更要重視人才,引進人才力度要進一步加大,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步子要進一步邁開。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當前,重點要解決好以下問題。一是要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健全完善金融體系,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務。二是要著力放開市場準入,凡是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應該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凡是我國政府已向外資開放或承諾開放的領域都應該向國內民間資本開放。三是要著力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建立面向民營企業的共性技術服務平臺,積極發展技術市場,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技術支持和專業化服務。四是要著力引導民營企業利用產權市場組合民間資本,開展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集團。五是要進一步清理、精簡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規范中間環節、中介組織行為,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成本。
——2016年3月4日,習近平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時的講話
這次會議提出,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總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用“穩”的策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一帶一路”建設。面對動蕩的國際環境和經濟的轉型,經濟工作的“穩”策略是理性、智慧的選擇。
會議指出,憲法宣誓是國家工作人員履行國家賦予職責的重要儀式,是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激勵和教育政府工作人員弘揚憲法精神,忠于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依法履職盡責的重要舉措。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到各個方面,切實做到穩定大局、不斷進取、奮發有為。
會議強調,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充分調動各方面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合力,扎實做好各項工作。
7月27日上午,河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在鄭州開幕,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代表省政府,向會議報告了2016年上半年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下半年政府重點工作。
7月11日,省長陳潤兒在鄭州主持召開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會,聽取經濟運行情況匯報,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研究下半年重點工作安排。他強調,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要正確認識形勢,把握工作重點,著力穩增長保態勢、調結構抓轉型、防風險促穩定,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實現。
工作重點三:落實企業減負 全面優化過剩產能,厚植發展新動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全面落實企業減負。
2015年3月6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做客新華訪談2015全國兩會特別節目,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經濟發展新亮點。兩個“中高”、兩個引擎非常重要,通過這兩個引擎讓我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有信心。
上述變化說明黨中央對經濟新常態的判斷,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階段性變化內涵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做好新時期經濟工作的指針。 答: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獲得了海量數據,我們將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開發利用好這些成果。
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義。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備受國內外矚目和認同,并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會議深入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認真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全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尤其是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出系統性闡述,提出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新常態時期是我國經濟邁向高效率、低成本的時期,新常態時期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已從“高速增長”變為“創新驅動”與“結構調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說,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發展環境和條件出現很多趨勢性變化。會議作出回答——“必須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同志,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同志以及中央軍委委員等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