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兩會上觀察到的中國,是一個更自信、更開放的中國”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兩會期間發出的關于中國未來發展的信號,引起全球市場密切關注”;
“中國領導人近期多次強調經濟穩定的重要性。中國政府不斷釋放的信號已經開始恢復市場的信心”;
“中國的‘十三五’規劃涉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金融市場改革等重要舉措。中國領導人在兩會期間的表態充分彰顯了中國的信心”……
“十三五”開局之年,3200多名中外記者參加兩會報道,其中外國記者超過千人,分別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234家媒體。聚光燈下的中國兩會,成為更加透明、開放、自信中國的縮影。巴基斯坦國家電視臺制片人塔利布·侯賽因表示:“中國讓全世界的媒體參與兩會報道,了解自身的政治結構、和平的外交政策及經濟增長目標等,我之前從未有過這么棒的體驗。”
兩會窗口給世界深入觀察中國以良機,幫助世界讀懂保持發展勢頭的奧秘。政府工作報告、經濟數據、外交政策,依然備受矚目,各國媒體的目光向中國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延伸。學校教育、全面兩孩政策、婦女權益、醫生工資……代表委員觀點與對策,越來越多被各國媒體“直播”。
“開放蘊含著發展紅利,開放活了整盤棋也就活了”“把‘一帶一路’作為‘最大機遇’”“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與改革創新有機結合”……以開放為機遇,以開放促發展,是代表委員的共識,也是中國向世界傳遞的積極信號。兩會期間,許多跨國公司高管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一帶一路”建設等給公司業務帶來難得機遇,企業在華發展潛力令人樂觀。
中國向世界經濟注入爬坡過坎的信心與動力,也給世界帶來深層思考。是什么讓代表委員談起“十三五”規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改革,脫貧攻堅戰既直面問題挑戰又滿懷自信?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駐京記者馬克表示:“中國有穩定的領導集體、負責任的政府,能夠制定五年、十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規劃。政府還下很大功夫確保改革措施落實到位。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值得很多國家學習。”俄羅斯記者羅佩卓由衷感嘆:“我在兩會上觀察到的中國,是一個更自信、更開放的中國。”
4月22日,省政協港澳委員座談會在深圳舉辦,學習全國“兩會”精神,通報省政協2016年工作要點等情況。
伴隨著春天的陽光,伴隨著全國兩會有條不紊的節奏,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以2600票贊成、208票反對獲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前房地產市場的庫存積壓情況主要出現在部分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而這些城市商品房的剛性需求和投資性需求相對較小,去庫存的速度會比較慢,這就需要政府因城施策化解庫存。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全國兩會上,延遲退休、社保、醫療、扶貧、學前教育等一系列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任務時間表有望得以明確。
2016年兩會熱詞熱語
全國人大代表、安琪集團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姚鵑建議,在油炸面制品和焙烤食品中全面“禁鋁”,以更好保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3月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每年全國兩會,都透著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氣氛。兩會進程中,人民大會堂百米紅毯“部長通道”,面對守候的中外記者,列席大會的部長們熱情回應提問,主動上前發聲。
“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會時間”里,人們讀出了深厚的民生情懷。
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康永恒看來,“街區制為我們找到了一條以人為本解決‘城市病’的路徑”。
兩會花絮:天安門廣場上的另一面
3月9日,《人民日報》2版頭條全文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3月4日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時的重要講話。
今年兩會你最關心什么?
全球看兩會:《甄嬛傳》最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睞
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全國“兩會”上,三農問題都會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