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農業現代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十三五”時期,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資源環境壓力持續加大的多重擠壓下,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產品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始終掌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消費國,每年糧食消費量約為世界糧食貿易量的兩倍。如果糧食進口過多,不僅國際市場難以承受,也會給低收入國家的糧食安全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必須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不斷提升糧食產能,提升統籌利用國際農業資源和市場的能力,加快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以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核心,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要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增強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能力。堅持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使其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讓農民唱主角,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發揮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更加注重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增長要從過度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加依靠科技創新轉變,農業資源利用要從過度粗放開發向節約集約利用與保護修復并重轉變。應按照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原則,選擇合適的農業技術路線,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良種化、水利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以解決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問題為導向,推廣科學的農業種植方式,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節約型農業。
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現代化既需要農業技術、設備等物質要素現代化,又需要農民素質、能力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行動,健全職業農民培訓制度,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培養成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
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基本制度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繼續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強化農民土地權益保護,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堅決破除一切束縛農民手腳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視,真正使市場在農業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改革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堅持把“三農”作為公共財政支出重點。加快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
突破就農業論農業的局限,統籌考慮和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決不能一頭是發達的工業和繁榮的城市,另一頭是凋敝的農業和荒蕪的農村。必須突破就農業論農業的局限,既引導農民積極參與現代農業建設,又作出合理制度安排,讓農民更多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不松勁,盡快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作者韓俊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以解決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問題為導向,推廣科學的農業種植方式,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節約型農業。
市場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靈魂。在新常態下認識農業現代化,可以從市場化角度來理解。
2015年第4期《求是》雜志刊登了李克強總理2014年12月22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以改革創新為動力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了更好貫徹中央農業工作指導精神,理解總理農業現代化理念,本網特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為您解讀李克強總理文章。
2月2日~3日,首次針對全國涉農媒體負責人和“三農”新聞工作者的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培訓班在北京舉行。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動力,以法治作保障,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加大對生豬、奶牛、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支持力度,實施畜禽良種工程,加快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增強畜牧業競爭力。
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加大對生豬、奶牛、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支持力度,實施畜禽良種工程,加快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增強畜牧業競爭力。
2014年,經過全國上下一致努力,實現了糧食產量“十一連增”、農民增收“十一連快”,農村民生改善取得重大進展,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從質量需求來看,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也不斷提升,對食物消費的要求隨之向更高層次提升。
“盡管糧食單產已經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但農業勞動生產率只是工業的1/10,僅為發達國家的2%。如果按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勞動力比例等指標的年代差取平均值計算,截至2008年,我國農業水平,比英國、美國和荷蘭大約落后100多年。
2015年,在農業部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和國家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智能農業示范項目的帶動下,各地積極探索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農業生產智能化初見成效。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9日上午在吉林代表團參加審議。得知吉林境內現有27只野生東北虎,3500多只白鶴,總書記說,這是好現象,關鍵是要遵循自然規律,把工作做扎實。
記者日前從農業部獲悉,我國15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現代化建設已取得重要進展,現代農業生產要素正加速注入農業領域,傳統農業改造成效顯著。
近年來,上蔡縣大力發展高效、品牌、生態農業,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
為推進農墾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今后我國將采取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創新完善經營機制、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先進適用技術先行先試、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打造現代農業人才隊伍等六方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