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起來的中國帶給世界這么多機遇,人們沒理由無視或不予理會。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2015年的中國仍然實現了6.9%的增長;中國游客在境外消費逾萬億元人民幣,直接拉動外部市場增長;中國境內投資者累計實現對外投資超過7350億元人民幣……對比全球經濟大環境,這樣的數據和事實足令世人稱道。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2015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保持在25%以上。中國已經是10萬億美元體量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每增長1%,相當于5年前增長1.5%、10年前增長2.6%。中國經濟調結構、轉方式也正在取得效果,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三產業比重已經占到50.5%,比第二產業高了10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達到60%以上。“金磚概念之父”奧尼爾認為,從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來看,“中國絕對處于正軌”,中國經濟增長數據需要放在更大的國際背景下去看,要想實現同等規模的經濟增長,英國需要年增長22.5%才能實現,而印度需要年增長34.5%才能實現。所以6.9%的增長率足以讓任何發達國家羨慕(或者嫉妒)。
當然,“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還是有。比如不久前達沃斯傳來“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的聲音,其“看空”中國經濟的言辭同其慣常的市場投機心理摻雜在一起。不過,聳人聽聞的放言同事實之間的差距畢竟是顯而易見的。正如《紐約時報》文章所說:“在達沃斯(對中國經濟)的感知同現實畢竟存在鴻溝,如果你身處中國的土地,就不會感到擔憂。”
事實上,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長期基本要素依然強勁的特點是有共識的。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看到,“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憂慮太過夸張了。中國在向新經濟增長模式過渡,尤其是在把經濟結構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調整方面,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進展”。 澳大利亞力拓礦業集團首席執行官山姆·沃爾什十分看好中國城鎮化進程,寄望于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轉化所帶來的“更高質量”的經濟前景。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聲言:“我們仍然十分看好中國,坦率地說不認同那些末日預測。”
結構性調整,是當前很多國家面對的重大課題。有的國家囿于選票政治的困境,在改革的問題上常常是雷聲大、雨點小,遲遲不見問題解決。形成反差的是,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實現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改革開放向縱深邁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大局總體穩定。
世界經濟處于深度調整和轉型中,唯有順應大勢,用改革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本國的現實矛盾和問題,方能在發展的道路上走穩走好。國際上很多人指出,不應該低估中國進行深刻調整的能力和效果。美國知名學者福山不久前曾表示他“屬于這一陣營”。事實上,這個陣營很大,代表著主流。發展起來的中國帶給世界這么多機遇,人們沒理由無視或不予理會。(鐘聲)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衛報》10月27日報道,日本26日請求世界捕鯨監察組織允許日本沿海居民“小范圍捕獵”,并稱過去30年間對這些居民的傳統海洋食物來源進行禁止是不公正的。日本多年來一直以所謂科研捕鯨的名義進行鯨魚捕捉行動,遭遇國際社會大量反對聲音。
安理會通過新決議意在遏阻朝鮮繼續推進核導計劃,實現半島無核化才是最終目的。
16日上午,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引發各界強烈關注,與會國際政要和國際組織代表紛紛點贊。
發改委網站今日刊文署名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牛犁《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國際社會要適應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文章稱,近期全球股市、匯市、商品市場大幅震蕩,有人認為中國經濟放緩沖擊全球,唱衰中國的輿論也甚囂塵上。
巴勒斯坦聯合政府總理拉米·哈姆達拉21日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呼吁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實質性援助,以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巴勒斯坦聯合政府高級代表團與哈馬斯的對話20日因分歧過大中止,聯合政府代表團于當天傍晚離開加沙地帶返回約旦河西岸地區。
據法新社14日報道,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在接受專訪時猛烈指責中國在南海島礁上的工程建設,宣稱這“會讓世界其他國家感到恐懼”。世界不會因為中國在南沙島礁上的基建工程而“恐懼”,甚至菲律賓自己大概也不“恐懼”。
聯合國安理會26日發表媒體聲明,對敘利亞民眾遭受的苦難深表關切,呼吁國際社會捐助敘利亞民眾。聲明說,聯合國援助敘利亞的有關項目資金每減少100萬美元,就有22.7萬敘利亞人無法獲得重要的醫療救助。
自債務危機爆發以來,希臘承諾實施以減薪、增稅、裁員和私有化為主要內容的緊縮和改革政策。分析認為,希臘激進左翼聯盟黨僅僅謀求減記希臘政府債務、結束緊縮措施,實際仍舊希望希臘留在歐元區。
希臘無意與債權人發生沖突,而將尋求與其達成新協議。
自債務危機爆發以來,希臘承諾實施以減薪、增稅、裁員和私有化為主要內容的緊縮和改革政策。分析認為,希臘激進左翼聯盟黨僅僅謀求減記希臘政府債務、結束緊縮措施,實際仍舊希望希臘留在歐元區。
(郭金超 郭君宇)對于日本領導人近日有關歷史問題的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說,希望日方妥善處理好有關歷史問題,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當天華春瑩還應詢介紹了中日在日本舉行新一輪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的有關情況。
記者 王莉蘭】法國國際廣播電臺1月5日報道稱,阿拉伯聯盟1月5日在開羅召開緊急會議,磋商應對利比亞的恐怖主義威脅。拉徹德在阿拉伯聯盟會議上表示,越是推遲政府軍戰勝野蠻民兵的時間,政治解決利比亞危機的機會就越少。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外專家表示,習近平闡述的外交理念順應了時代潮流,繼承了新中國外交優良傳統,有利于構建更為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哈薩克斯坦國際問題專家瓦里汗·圖列紹夫對本報記者說,從中國領導人的講話中可以窺見中國外交發展的未來動向。
【環球網報道】據美聯社11月25日報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4日表示,由于國際社會遲遲無法解決巴以沖突,這促使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或議會開始承認巴勒斯坦,且這種承認勢頭越來越強。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于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主題是“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國際經濟項目主任尤里·達杜什表示,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態勢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