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經濟發展營造更良好的市場環境,為經濟增長注入更持續的動力,正是反腐紅利之一,也正是軟實力的題中之義。
一把利刃,假如任由污垢侵蝕,最終難免生銹變鈍;一棵大樹,倘若任憑蠹蟲繁衍啃咬,最終必會逐漸枯萎。對于一個大國的掌舵者而言,尤其應該保持這樣的警醒。也正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始終把打贏反腐敗這場“無硝煙的戰斗”,擺在關系國家興衰、政黨存亡、人心向背的高度來推進。“反腐是北京不可能后退的戰爭”,堅定不移的意志同樣贏得外媒的認同。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腳步放緩,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漸起,在輿論場上混淆視聽。比如,有的認為反腐是經濟的“減速帶”,把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歸咎于反腐的深入;有的甚至認為腐敗是經濟的“潤滑劑”,是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之惡”,沒必要反腐。總之是反腐影響經濟發展。如此論調,值得警惕。
先來看經濟的換擋調速。“物之所在,道則在焉”。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么大的塊頭和體量,再想依靠鋪攤子、上項目粗放發展,再盲目追求兩位數的超高速增長,不僅國內條件不允許,國際條件也不支持。調整“擋位”,留足空間,才能更好地解決“成長的煩惱”,確保經濟行穩致遠。可以說,中國經濟動車從高速“換擋”到中高速,并非燃油不足,動力不濟,而是自我調整,主動控制,是對客觀經濟規律的遵循。把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歸責于反腐敗,是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無視,無異于“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另一種論調,是把腐敗當作發展的“潤滑劑”。這種“發展邏輯”,只會讓經濟踏入沙上筑塔的歧途。試想,本該用于“再生產”的資金,卻進了“私人腰包”;本該公開競爭的投資項目,卻成了一些利益輸送企業口中的“唐僧肉”,這樣的環境下,發展后勁從何談起?持續增長基礎何在?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何以實現?由此言之,越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越要踩下反腐的“離合器”。
其實,腐敗永遠是社會的“癌細胞”,廉潔才能增強經濟發展的免疫力。一位企業家曾感慨,“真正實干的企業家都對腐敗深惡痛絕”。即使一些一拍即合的腐敗項目看似在短時間里產生了“效益”,但從長遠看,暗箱操作多了,市場公平就少了;“潛規則”多了,正當競爭就少了。一個腐敗橫行的市場肯定不是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相反,懲治腐敗,打擊權力尋租,清掃阻礙市場機制運行的絆腳石,企業的交易成本才會真正降低,規則公平的投資營商環境才能真正營造,企業家也才愿意在此筑巢發展。就此而言,反腐絕不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恰恰相反,它為經濟注入了“防腐劑”。
一個普通創業者的心聲,值得聆聽。“權力不任性了,不用千辛萬苦找關系走后門了,創業者才能把心思放在創新創業上來。”本可以花在產品研發、質量改進等方面的精力,卻不得不花在請客送禮、打點關系上,不僅抬高成本、影響效率,還會扼殺這個社會的創造力。剔除腐敗的腫瘤,“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一座城市的經濟數據,值得深思。在南京,原市長和原市委書記因為貪腐,相繼落馬,曾引發一些人的擔心:城市形象是否會受損?招商引資是否會“鳳去臺空江自流”?經濟是否會“觸礁”?9.3%的經濟增速、9720億元的經濟總量、不降反增的服務外包執行額……過去一年的成績無疑是對這種擔心的有力回應:反腐不僅沒有影響經濟,反而為“六朝古都”營造了一個更好的市場環境。窺一斑而見全豹。這樣的成效,也一再印證著習近平總書記在鐵腕反腐之初就作下的深刻判斷:“如果我們黨不是一以貫之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堅決反對腐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也不可能得到鞏固。”
“反腐就是增加中共的軟實力”。美國政治學者約瑟夫·奈曾如此評價正在中國上演的這部永不落幕的反腐“連續劇”。毫無疑問,為經濟發展營造更良好的市場環境,為經濟增長注入更持續的動力,正是反腐紅利之一,也正是軟實力的題中之義。在這個意義上,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斗爭,堅決遏制腐敗現象勢頭蔓延,才能為中國經濟贏得一個新的“黃金時代”。(陳凌)
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識“穩”的方向和重點,把握“進”的領域和任務,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是鞏固經濟趨穩向好基本面、開創發展新局面的基本要求。
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是我國人口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社會各界普遍認為此舉對改善人口結構、應對人口老齡化有積極意義。
在完善“堵歪門”的基礎上,更應構建“開正門”的正向激勵體系,大膽樹立起一批有改革能力和改革勇氣的新型官員榜樣。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快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行業發展的措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報道昨天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上海要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做出更大貢獻。
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要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支撐和提升結構優化,實現“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型升級,創造中國經濟的戰略新機遇。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是市委八屆八次會議和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一項總體要求。認真領會這一重要要求,對于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精神,做好我市2015年經濟工作、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夢紀元”,站在歐亞大陸東端、太平洋西岸朝東西張望,有一大戰略歷史性地將張騫曾經出使過的西域和鄭和造訪過的西洋雄心勃勃地聯系在了一起——“一帶一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一帶一路”的橫空出世絕非高歌猛進下無關痛癢的錦上添花,而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爬坡過坎,轉危為機的一大助推器。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說:“新常態意味著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態勢變了,決策層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思路也在調整,宏觀經濟目標將會呈現多元化趨勢。畢美家說:“今后應突出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把綠色理念貫穿于增產模式攻關的全過程,努力提升土地產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中共中央政治局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5年經濟工作,釋放出明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要信號。畢美家說:“今后應突出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把綠色理念貫穿于增產模式攻關的全過程,努力提升土地產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剛剛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指出,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強調遵循規律才能實現更好發展,還因為許多同志對規律的研究不深、認識不足,還存在大量不尊重、不順應規律的現象。
12月13日,第4場河南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鄭召開。中原銀行行長助理王留豹就中原銀行發揮省級法人銀行優勢,助推河南實體經濟發展的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并與參會媒體展開了互動交流。
近年來,永城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積極實施城鄉文化項目建設,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市、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9月5日在永城召開的河南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會充分肯定了永城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成績。
中國房地產市場對于中國經濟增長具有強大的拉動作用,如果房地產市場停滯不前,那么,將會導致中國相關產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現象。
中國房地產市場對于中國經濟增長具有強大的拉動作用,如果房地產市場停滯不前,那么,將會導致中國相關產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