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是偉大的,堅忍不拔才能勝利,半途而廢必將一事無成。”2015年新年鐘聲敲響之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致辭中,如此勉勵為實現夢想而奮斗的人民,如此鼓舞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
經過一年的打拼,站在2016年的門口,相信很多人都深有同感:我們的事業,方位更加明確;我們的夢想,前景愈發清晰。而回望一年來走過的路,一條主線貫穿始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成為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綱,勾繪出中國未來的圖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5年是謀定之年。在浙江調研經濟社會發展,在貴州座談扶貧開發工作,在吉林聽取經濟社會發展意見建議,進入兩個五年規劃的交接棒時間,習近平總書記步履不停,3個月內與18個省份“一把手”座談,讓“十三五”規劃有了寫在中國大地、寫入時代進程的堅實基礎。而在發展之路上,從新常態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到“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方興未艾,“五大發展理念”正發揮引領作用,我們在2015年蓄力發力,積蓄向著全面小康沖刺決勝的能量。
“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是關鍵之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今年已經召開11次會議,審議通過65份文件,出臺了一大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從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到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從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到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無數的改革促進派、改革實干家,以披荊斬棘的勇氣、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厲風行的作風,提高改革含金量,提升人民獲得感,讓“改革”走出被質疑、被消解的困境,喚起億萬人民的期待和信心,成為推動中國發展最強勁的動力,成為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精神圖騰。
“全面依法治國”,2015年是開局之年。“法者,治之端也。”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吹響了建設法治中國的新號角,一年來,法治建設進程不斷推進。立法法、廣告法、證券法、刑法……一系列法律的修訂,回應著社會熱點和關切。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劃定頂層設計,擴大試點范圍,從立案登記制到干預司法追責,各項舉措讓權力運行、法官制度和審判管理回歸司法規律。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南京寶馬案還是網絡約租車,一系列熱點事件和話題的社會討論中,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日漸成為基本“范式”,法治信仰正在成為現代中國的“國家信仰”。
“全面從嚴治黨”,2015年是深入之年。一年來,“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鞏固改作風的成果;“打虎拍蠅”無禁區、無死角,宣示反腐敗的決心。在“猛藥治標”之后,從嚴治黨進入“制度治本”的階段。“能上能下”揮出從嚴治吏的重拳,《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確立制度治黨的底線,巡視制度不斷發力全面覆蓋,規矩更加嚴格、制度更加完善。2015年,從嚴治黨步伐鏗鏘,讓黨心民心連成一心,眾志成城的“人心資源”必將推動中國發展的車輪滾滾向前。
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更高的山峰等待我們去攀登、更長的道路等待我們去丈量。然而,“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把握大局、認清大勢,繼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我們必將在新的一年抵達新的境界、譜寫新的篇章。
“報告中,謝伏瞻同志提到,要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2015年,對于河南來說,是依法治省的開局之年,也是有著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省政府法制辦牽頭制定落實意見,梳理行政執法權責清單,完善執法程序,規范執法流程和行政處罰裁量權,開展法制教育培訓,建立督導體系。
改革就是破舊立新,30多年改革開放,極為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必須處理好破與立、發展活力與社會穩定的關系。
“四個全面”為加強縣域治理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作為縣一級的領導干部,必須準確把握縣域治理的特點和規律,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思維方式,以堅定的政治自覺、強烈的使命擔當,推動“四個全面”在縣域開花結果。
近日,余愛水少將他關于“中國為什么勝利,日本為什么失敗”的研究之作投書光明理論,授權光明網首發,以饗網友。其中的原因很復雜,但深刻總結起來,可以得出如下判斷:在這場偉大斗爭中,中國必然勝利,日本必然失敗。
無論是簡政放權的行政體制改革,或是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改革,都依法治國之國家戰略的實施步驟,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礎臺階。盧梭說過:“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深化審判、檢務、警務、獄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執法司法的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加強法律文書釋法析理。
全會認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要完善法治監督體系,強化對憲法法律實施的監督,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強化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全面依法治省有效推進。
3月23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在鄭州舉行。全會認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從人情往來、奢靡浪費的困擾中跳脫出來,回歸親情團圓、安樂祥和的節日內涵,春節的返璞歸真,正是黨心民意之所向 春節往往被視作觀察風氣、把脈文化的重要窗口。春節從人情往來、奢靡浪費的困擾中跳脫出來,回歸親情團圓、安樂祥和的節日內涵,正是黨心民意之所向。
法治的邏輯起點在立法,生命力和特色則在于實踐。科學和民主是貫穿我國立法始終的兩條紅線,互為表里,不可偏廢 日前,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從一部良法誕生和施行的過程來看,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離不開立法規劃的科學設計、立法內容的廣泛調研、立法程序的合理設計、立法過程的民眾參與,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收到總書記回信一年來,“本禹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充分發揮著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聚集起越來越多的愛心大軍。廣東惠州形成了人人爭當志愿者、處處都有志愿服務的生動局面;吉林全省農村開展“鄰里守望”志愿服務活動;
—寫在首個國家憲法日 12月4日,首個國家憲法日到來。11版·法治·國家憲法日特刊 同樣,我國國家憲法日的設立,將使得憲法教育、憲法宣傳更加有的放矢。總的看來,國家憲法日的設立標志著依憲治國邁出了嶄新的一步,鑄就了新中國憲法史上的里程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繪就了依法治國的新路線,依法治網成為網絡管理的前進方向。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要把握互聯網生態規律,清醒認識“網絡即現實”。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要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立體構建四層“法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