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類的智慧創造,是人類文明的鮮明標志,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區域。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設、發展、治理的價值所在。
“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在我國城市發展進入新時期之際,中央召開城市工作會議,對城市工作作出了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站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高度,深入闡述了做好城市工作的重要意義,深刻指明了解決城市發展問題的方法和路徑,是我們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遵循。
“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早在1949年,毛澤東同志這樣號召全黨。此后中央先后召開3次城市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城市發展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從1978年到2014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城鎮常住人口由1.7億人增加到7.5億人,城市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53個。數據變化的軌跡,從一個側面描繪出一個農耕古國向著城鎮化、現代化不斷邁進的精彩畫卷。實踐充分證明,城市發展帶動了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
從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的一般規律看,我國現在開始進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后期。全國80%以上的經濟總量產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今后還將有大量人口不斷進入城市,城市人口將逐步達到70%左右。在這樣的情勢下,我們尤其要保持清醒頭腦,清醒認識我國城市發展的問題和不足,直面規劃建設重外延輕內涵、用行政命令取代法治以及“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只有致力于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才能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根本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城,所以盛民也。”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是我們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城市的核心是人,關鍵是12個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解決好人的問題,是城市工作的價值指向;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管理和服務的重要標尺。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前提是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城市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有其自身規律。比如,城市和經濟發展兩者要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不能脫離經濟發展而人為大搞“造城運動”;城市發展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農業用地按相應規模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的過程,不能只要地不要人、只要白領不要藍領;城市規模要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生態空間和建設空間比例失調,環境容量就不可避免變少,污染就必然加重。只有充分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才能做好城市工作。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關鍵是堅持好“五大統籌”。統籌好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以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統籌好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以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統籌好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以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以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統籌好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以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的積極性。總之,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堅持集約發展,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才能讓城市發展更可持續更宜居。
城市作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深刻認識城市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不斷開創城市發展新局面,我們就定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讓城市生活更加和諧宜居、更加幸福美好。
近年來,集商業、辦公、住宅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在各地興起,有的地方甚至“全城盡是綜合體”。
近年來,集商業、辦公、住宅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在各地興起,有的地方甚至“全城盡是綜合體”。
城市的意義在于引領國家發展,給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國正進行著人類歷史規模最為宏大的城鎮化進程,這一劃時代的進程將廣泛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在著力提升城市規劃水平、建設水平的同時,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為開創我國城市發展新局面貢獻廣東智慧。
為深入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和正風肅紀活動,助力活力新野、美麗新野、幸福新野建設,10月28日下午,城關法庭黨支部和五星法庭黨支部創新教育方式,組織黨員參觀新野縣規劃展示館。
在宏觀經濟、貨幣信貸、城市發展和房地產政策等新的條件下,房地產的發展和需求相應也會出現變化,房地產進入新的穩定增長周期,需求釋放的特點與過去幾年將有所不同。2015年由于政策大幅度轉向,被抑制多年的房地產需求急劇釋放,以后需求應該更加趨于平穩。
1月17日,由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信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5生態低碳城市發展經驗交流會”在信陽召開。會議充分肯定信陽立足優越的自然生態條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生態低碳城市發展上進行的積極探索。
好人引領道德風尚,善舉凝聚向上力量。“商丘好人”成為矗立在中原兒女心中的精神群雕,他們的精神已成為一股強大的“正能量”,提振著城市的“精氣神”,激勵著商丘人民向著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闊步邁進,為創造商丘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奮斗。現本人就“商丘好人”現象對促進商丘發展的作用和意義談一些自己的觀點。
1月24日,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組織召開《河南城市發展報告(2014)》出版座談會。報告中指出,在18個省轄市中,鄭州的城鎮化質量總體水平最高,其次是濟源。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一名男子在市區內的一片沙地中呆坐。公司副總經理蘇潤飛向媒體證實,康巴什國投試圖以17.523%的年利率向拆遷戶進行委托貸款融資,資金來源是每個拆遷戶數百萬的拆遷補償金。
江,黃河……應該說,每一座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母親河”。要追問的是,是不是所有的母親河都受到“母親”般的禮遇?
按照主體功能區劃要求。推動城市發展由產城分離、職住失衡向產城融合、職住平衡轉型,逐步改變目前城市發展中普遍出現的“圈地式”、“攤大餅”、“臥城”、“鬼城”等現象。
一位參與規劃編制的經濟界人士認為,鄭上新區是鄭州發展新引擎,其意義表現在“彌補、均衡、融合”三個關鍵詞上。鄭上新區還將促進滎陽、上街兩地行政、商業、文化等方面的融合。
實行城市發展街區制、消除封閉發展模式,既是適應我國未來城市功能競爭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輻射效能的迫切需求。
又到五月,河南漯河作為全國首家中國食品名城,即將迎來屬于自己的節日—一年一度的食品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