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敝泄仓醒雵鴦赵喝涨白鞒龃蜈A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定,吹響沖鋒號。
正如中央領導強調的,這是一場沒有任何討價還價余地、必須打贏的戰役,但也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拿下的戰役。需要有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和超常規的力度。
直面問題是勇氣,解決問題是水平。為什么“真窮的人沒扶上”?怎樣擠干“扶貧泡沫”?如何轉變“扶貧就是慈善救濟”心態……今天起,我們推出系列評論,聚焦橫亙在脫貧攻堅戰前的種種攔路石,統一認識,掃除障礙,苦干實干,一起打贏這場艱巨而偉大的戰役。
貧困人口解決了7個億,剩下7000多萬,扶貧工作的的確確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中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要求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個任務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只爭朝夕的干勁不能少,但當下,更要走出“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解決”的認識誤區。
“硬骨頭”所以“硬”,有“硬”頑癥,不是一個回合的沖刺就可“斬落馬下”。曾在廣西河池采訪,聽鄉干部講了這樣一件事:農民來告狀,說自家的田昨夜被偷走了。這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的事兒,卻絕對不摻一點水分——當地是石山區,千百年風雨剝蝕,地面表土基本無存。農民從山外背來一筐筐土,鋪在稍平的地方,便算是一塊田了。大的田塊,不過幾個平方米;小的呢,只有臉盆大小。這樣的田塊被“偷”走,就不算稀奇了!
像這種自然條件極其嚴酷的地方,常規的扶貧方法顯然不行,光有沖鋒陷陣的決心也不行,得拿出新辦法。
“等、靠、要”這一影響脫貧的痼疾,在有些地方也依然很“硬”。前些年,筆者隨某部門到西北檢查扶貧情況,有個嚴重缺水的縣,省扶貧辦以每公斤近百美元的價格從巴西引進抗旱良種讓農民試種。不料,有農戶把良種拿回家后馬上磨面吃了。最近從媒體上看到,這個縣依然是該省最窮的縣。
精神的貧困比物質的貧困更可怕。如果精神上萎靡不振,貧苦地區人的積極性沒能調動起來,光是地方政府、上級組織干著急,再好的扶貧舉措能不打折扣嗎?
如果問農民,當下最擔心什么?“生病”,一定是最集中的答案。農村流行這么一句順口溜:“生一場大病,一輩子家底賠凈?!北M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行后,情況有所改變,但這一政策在具體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不少地方規定,農民只能在家鄉“參合”,只能在當地指定醫院就醫才能報銷醫藥費。這意味著,進城務工的農民雖然在家鄉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卻難以享受。
其實,影響農民脫貧的何止一個醫療問題?!罢l能告訴我明年種什么?”這樣的呼聲,從上世紀80年代末一直喊到了現在。然而解決了嗎?沒有。賣難,始終成為罩在農民頭上的陰云。農民辛苦攢下的家底,會因一次暴跌而損失殆盡。經濟增速放緩,東部沿海地區一些企業舉步維艱,吸納勞動力能力下降,許多農民工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
返貧現象為什么普遍?新的貧困人口為什么還在產生?老問題、新矛盾不解決,脫貧攻堅,難!
這些年,政府出臺的扶貧政策、提供的扶貧資金不算少,但“跑冒滴漏”也不少見。政府三令五申不許擠占扶貧資金,有的貧困縣依然用來蓋政府大樓;國家提倡大力支持農業科技,但農技推廣經費被挪用。如今,攻堅戰的沖鋒號已吹響,相關政策、資金肯定會向那些貧困地區傾斜,用好這些政策、管好這些錢,不能就憑一拍腦袋,一樣要能力、要水平、要境界。
經過這么多年的扶貧開發,我們現在面對的貧困,已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扶貧攻堅,也不只是經濟問題,還牽涉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如何管好扶貧的“錢袋子”,如何讓惠農政策硬起來,如何統籌兼顧精準發力,都不是能“輕松”解決的事。幻想畢其功于一役,“一次沖鋒就能解決”問題,不切實際。
我們要的脫貧是什么?不是平均脫貧,而是一個也不許丟在貧困線下;不是暫時脫貧,而是穩定脫貧、拔除窮根,是貨真價實的脫貧。骨頭很“硬”,任務更“硬”,來不得輕松投機。心要熱,頭要冷,只有拿出愚公移山的勇氣,咬定目標,苦干實干,才可能打贏這場攻堅戰。(王慧敏)
記者 崔云】據英國路透社3月19日報道,泰國最高人民法院裁決,受理檢方就前總理英拉大米收購案提起的刑事訴訟案。泰國最高人民法院19日發表聲明稱,“這起案件是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權范圍之內的事,因此我們將接受檢方對英拉的訴訟,我們將第一次聽證會的時間設置在5月19日”。
目前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取得了一些進展。我們借力京津推動創新發展,就是把京津的科技人才優勢變成河北的新興產業優勢,把京津的服務需求優勢變成河北的服務產業優勢,把京津的金融優勢變成河北的資本優勢。
農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在2014年繼續縮小。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2013年縮小0.06。專家認為,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我國收入分配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
農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在2014年繼續縮小?!鞍艳r民的增收始終作為當前收入分配的重點,一系列加強農民增收的政策執行情況也比以前更加到位,這些因素都使得農民收入增長比城鎮居民快。
其中以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糧食豐收的重要推動力。盡管部分農戶依靠農業保險降低了種植風險,但仍有不少種糧大戶表示,由于農業保險保額低,化解風險作用較為有限。
上蔡縣委書記彭賓昌說:“我們牢記政治責任,完善農業設施,落實惠農政策,不斷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竭盡全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在大路李鄉高標準糧田里,朱里橋村黨支部書記李文獻高興地對記者說。
測土配方施肥,不僅是一項技術措施,更是一項財政支農的惠民政策是完全免費的。
6月17日,在離三門峽市區200公里的一個深山村——盧氏縣雙槐樹鄉東桃花村,記者見到有著48年黨齡、做過22年村干部的老黨員張石號。截至目前,三門峽市、縣、鄉三級黨員干部圍繞群眾反映的各種生產生活難題,已辦結問題4423個,涉及農戶3.37萬戶。
部分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淡薄,一些惠農政策在基層執行過程中走了樣,侵害農民權益的問題在一些地方還相當嚴重
各地普遍把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專項整治向市、縣延伸,對接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專項整治工作,上下聯動,互動整改,鞏固和深化已有工作成果。對此,中央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將繼續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確保各地專項整治工作繼續扎實推進。
隨著黨的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富裕起來的商水縣化河鄉農民過年方式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傳統的奢侈浪費、豪華送禮及祭拜等在馬年春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文明的新元素,使農村里的年味兒越來越時尚。
近日,國務院在山東召開農業農村工作座談會。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省長姜大明和部分?。ㄊ校┓止苻r業農村工作的負責同志、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座談會。
數據顯示,城鎮居民最高和最低1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造成中間凹陷的收入分配結構。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失衡顯現,廣大農民對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愿望日趨迫切?!盎蒉r政策別再‘撒胡椒面’”
原來是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利用農業合作社,與村干部勾結,采取墊支保費的手段,套取國家四級財政補貼資金,進行虛假理賠。水寨鄉保險所賈某涉嫌貪污農業保險,在接受訊問時,他推脫時間久了,記不清了,也確實受災了,錢都發給村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