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擔當精神推動決策落地--三論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新華社評論員
“要了解中國的下一步,你最好關注十三五……”最近,一首《十三五之歌》風靡海內外。對于關注“十三五”發展的國人來說,夢想的旋律已在心中激蕩。一項調查顯示,收入、就業、教育、住房、醫保、環保等話題,是“十三五”規劃建議中網民最關心的具體內容。人間萬事憑雙手,不管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還是創造個體“穩穩的幸福”,說到底,要靠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奮斗,要靠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擔當。
古人云: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詳于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描繪了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實現奮斗目標提供了實踐指南。接下來,就看如何貫徹落實。對各地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而言,樹立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最關鍵的就是把中央精神與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推動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讓人們切實感受到改革的推進、發展的變化。
發展之路無坦途,攻堅克難看擔當。最近,進入供暖期的東北地區遭遇嚴重霧霾,再次讓環保話題成為社會熱點。霧霾頻頻來襲,凸顯治污之難,也折射轉型之艱;檢驗治理能力,更考驗責任擔當。面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矛盾,面對人民群眾的迫切呼聲,能不能擔當、善不善作為是各級干部無可回避的考題。發展的新階段、新挑戰,要求干部激發新狀態、展現新作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沒有“我不上誰上”的擔當精神,沒有“做就做實、干就干好”的責任意識,就難以向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五中全會強調,著力解決一些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形成敢于擔當、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其深意正在于此,其要求也在于此。
敢于擔當,就需要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用扎扎實實的行動開拓發展新局面。“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五大發展理念回答了“怎么看”,更明確了“怎么辦”。在五中全會的部署中,每一個發展理念都聚焦突出問題,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為干部擔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經濟新常態下,擔當是用清障松綁的“除法”實現創新驅動的“乘法”,也是用簡政放權的“減法”做好市場活力的“加法”;改革攻堅期,擔當是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敢于向自己開刀,也是以勇于探索的銳氣,不斷謀求新突破;轉型升級的陣痛中,擔當是認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勇毅篤行,也是敢于向污染亮劍的嚴格執法;全面小康沖刺階段,擔當是心系貧困群眾的民生關懷,也是靶向治療、精準扶貧的科學謀劃。將五大理念貫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著力實現更有質量和效益的經濟發展,奮力破解扶貧開發、生態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就能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不斷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
敢于擔當,就需要積極主動、盡職盡責,用兢兢業業的努力把握發展新機遇。機遇不等人,發展環境好不好,干部在不在狀態、有沒有作為,常常有著重要影響。干部狀態是發展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消極懈怠、庸碌無為,該干的事不干,勢必給群眾添堵、使創業受阻,從而貽誤改革發展良機。干勁十足、認真負責,各項工作就能有序推進,事業發展就會有聲有色。面對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新要求,各級干部更加需要振奮精神、盯住干、馬上辦,挺起負重的肩膀,才能帶領廣大群眾一起干事創業,牢牢抓住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時間窗口。
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也是艱巨復雜的歷史使命。建成全面小康,每個人都是受益者,也是擔當者。“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讓我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開創全面小康的幸福圖景,共同托起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十三五”規劃、脫貧攻堅戰、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慈善法修改、司法體制改革、綠色發展、制度反腐,如此“八大看點”。
疏理制作31省區“十三五規劃建議”匯總圖,通過詳細的疏理,可以看到,我國各地已立足于經濟新常態的全新視角,開放型經濟成為多地未來五年謀篇布局的重頭戲,多地提出打造新開放平臺。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我國未來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指明了方向,繪制了藍圖。
11月16日上午,省委召開“十三五”規劃建議研究起草工作專家學者座談會,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我省“十三五”規劃建議起草工作。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大大局、堅持黨的領導。
11月1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就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發展到開封市調研。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當前工作不僅關系今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而且關系“十二五”圓滿收官、“十三五”良好開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我們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至關重要。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3日向社會公布。這份引領未來5年我國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里,關于百姓生活的事有哪些表述?會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指出,五中全會圍繞著如何制定“十三五規劃”、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進行了精心的擘畫。
即將開啟的“十三五”規劃,既是到2020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的5年規劃,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首個五年規劃。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間節點,能否順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關鍵在這五年,為此,十八屆五中全會期間,將集中審議“十三五”規劃。
十八屆五中全會于本周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稿。“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沖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
“十三五”期間,金融改革可能會聚焦四方面業態:普惠金融、創業金融、互聯網金融及綠色金融。
“十三五”期間,金融改革可能會聚焦四方面業態:普惠金融、創業金融、互聯網金融及綠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