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間節點,能否順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關鍵在這五年,為此,十八屆五中全會期間,將集中審議“十三五”規劃。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扶貧開發等“十大目標任務”,無疑會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地區的發展狀況,既直接關系到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又直接影響著小康社會能否真正達到“全面”二字。“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扶貧開發作為國家意志被寫入“十三五”規劃,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戰略眼光和時代擔當。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貧困地區,但難點也是貧困地區。難既難在扶貧本身的形勢嚴峻,“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總體目標,據國家扶貧辦測算,目前我國還剩下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扶貧開發的規模大、范圍廣、任務重,要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已經是一大考驗,且要實現“真扶貧”,即讓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擁有自主發展和自力更生的能力,依靠單純的資金投入和政策傾斜更是遠遠不夠,必須要有長期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智力支持,“造血”工程堪稱巨大。難還難在扶貧進入攻堅期出現的各種問題,比如一些地方出現應付心態,片面追求完成上級下達任務,甚至出現編數據、造樣板現象,針對性有效性的扶貧措施很少;一些地方把“貧困帽子”看作“肥肉”,不擇手段爭取扶貧資金和項目,卻不把錢花在“刀刃”上,由扶貧引發的違紀違規甚至違法現象漸有抬頭,此前曝光的馬山縣扶貧造假事件就引發一片嘩然。可見,扶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更是一場備受考驗的惡仗。
可以預見的是,在把扶貧開發寫進“十三五”規劃的大背景下,一系列更有針對性的重大發展舉措即將面世。各級應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一方面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和發展后勁,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問題導向,落實精準扶貧、精準滴灌,真正扶到點上、根上。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個都不能少”的嘹亮號角已然奏響,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和舍我其誰的擔當,全情全力投入扶貧開發,以實實在在的扶貧工作成效加快推進邁入小康社會。(陸雨)
“十三五”規劃、脫貧攻堅戰、供給側改革、“一帶一路”、慈善法修改、司法體制改革、綠色發展、制度反腐,如此“八大看點”。
疏理制作31省區“十三五規劃建議”匯總圖,通過詳細的疏理,可以看到,我國各地已立足于經濟新常態的全新視角,開放型經濟成為多地未來五年謀篇布局的重頭戲,多地提出打造新開放平臺。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我國未來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指明了方向,繪制了藍圖。
11月16日上午,省委召開“十三五”規劃建議研究起草工作專家學者座談會,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我省“十三五”規劃建議起草工作。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大大局、堅持黨的領導。
11月1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就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發展到開封市調研。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當前工作不僅關系今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而且關系“十二五”圓滿收官、“十三五”良好開局。
“要了解中國的下一步,你最好關注十三五……”最近,一首《十三五之歌》風靡海內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我們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至關重要。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3日向社會公布。這份引領未來5年我國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里,關于百姓生活的事有哪些表述?會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指出,五中全會圍繞著如何制定“十三五規劃”、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進行了精心的擘畫。
即將開啟的“十三五”規劃,既是到2020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的5年規劃,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首個五年規劃。
十八屆五中全會于本周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稿。“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沖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
“十三五”期間,金融改革可能會聚焦四方面業態:普惠金融、創業金融、互聯網金融及綠色金融。
“十三五”期間,金融改革可能會聚焦四方面業態:普惠金融、創業金融、互聯網金融及綠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