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稱,我國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有8000多萬,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經中央批準后,人社部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通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
面對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人口逐步老齡化趨勢,實行延遲退休改革或有必要。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國企業職工的退休年齡,確實也有些過早。這一定程度上,也對社保金的繳納形成收支壓力。
不過,也應該看到,延遲退休改革在社會上仍存在爭議。而爭議最多的地方就在于,延遲退休導致民眾覺得“交錢的時間長了、領錢的時間短了、自己吃虧了”,尤其是在養老多軌制的情況下,任何利益的觸動,也會帶來社會公平的問題。所以,對這個分歧的解決,必須秉持小心謹慎的態度。
應當看到,發達國家推動延遲退休,都并非一蹴而就,而要經歷漫長過程,如美國把退休年齡從65歲延遲到67歲,要花到15年的時間。因此,相關部門采取“小步慢走” 的改革策略是正確的。攸關全民福利,改革當盡可能慢一點,甚至必要時停一停,多傾聽公眾的聲音,這并不是壞事。
當然,延遲退休改革的要義,并非只有“慢”而已。事實上,這樣的改革更須以社保制度實現全面公平正義為前提。
例如,目前的社保制度設計中,企業養老負擔過重,養老資金的來源,以員工和企業為主,財政資金的支持有限,養老金空賬的癥結也在于此。如果因此用延遲退休來緩解這一問題,政策的經濟理性有余,人文關懷卻不足。而在許多發達國家,養老資金的來源中,國家財政資金要占到一半左右,相比之下,我國財政對于養老資金的支持,還有很大提高空間。唯有財政支持到位,延遲退休才有改革的合法性,公民良好養老待遇才有保障。
還有,在一些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存在著提前內退的特殊福利。一些公職人員“內退”,待遇不僅不縮水,甚至反而會提高。之前媒體就曝光了河北省黃驊市公務員提前離崗“提高三級工資” 的做法。如果推行延遲退休改革,普通人作為福利受損人群不得不承受改革的代價,而一些體制內就業者卻可以通過“內退”等制度缺口,規避改革,那無疑是不公平的。
所以,在養老公平,企業、公民養老負擔過重的當下,延遲退休改革不能單兵突進,我們在學習國外延遲退休經驗的同時,也要在構建公平正義養老制度上多做努力。(新京報社論)
9月14日,市委召開市級離退休老干部座談會,向老干部通報中共焦作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籌備工作情況,聽取老干部對黨代會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市委副書記姜繼鼎出席座談會。
日前,據媒體報道,國土資源部退休官員金某因犯受賄罪,被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30萬元。面對省紀委下達的“最后通牒”,退休3年多的劉富才卻自稱“反反復復地在腦海中過濾,真找不到有什么嚴重違紀的事情”。
有官員自己將落馬原因歸咎于“組織未能早點提醒”。
退休后依然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被查,可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也說明,干部只要貪污腐敗,在崗還是退休,黨和國家都會追查到底,決不姑息。
中國近年來反腐敗斗爭中出現的一個新名詞,既“59歲現象”,是指一批有權勢的人物臨近退休之前,利用自己的權力“狠撈一把”的一種現象。
日前,人社部部長尹蔚民稱,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要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
毛致用,曾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卸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毛致用直奔湖南岳陽西沖村老家“隱居”起來。
花甲年紀的山東老漢蒙某,原本是山東齊魯石化公司的退休職工,編造自己是中紀委返聘辦案的副部級巡視員,以幫其親戚調動工作為由,騙取事主路某75萬元。
81歲的田大爺接到單位通知稱,80歲以上退休老人每個月可以領到100元的補貼。
81歲的田大爺接到單位通知稱,80歲以上退休老人每個月可以領到100元的補貼。
81歲的田大爺接到單位通知稱,每個月可以領到100元的補貼。
曲錫良老人已經退休多年,這個免費書法班也開展了多年,尤其是寒暑假的時候,就會吸引許多小朋友。幾年下來他已經成了社區有名的“書法家”。
超景深顯微鏡顯示,郭先生提供的這份楊絮“樣本”里,確實有只長著六條腿、兩根觸角的蟲子。專家稱,它并不是楊絮“自帶”的。
2010年11月17日,德國柏林,工會成員舉行示威,抗議將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歲的立法計劃。去年7月,德國通過新的養老金改革計劃,允許工作滿45年的職工提前兩年退休,還能拿到全額養老金。
允許國民提早兩年退休以來,已有28萬人申請提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