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美成果豐碩。兩國不僅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達成諸多合作協議,而且還在氣候變化、軍事合作、網絡安全等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進一步加深共識。尤為重要的是,兩國在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上更加明確地表明了立場和意志,可以說這是更具長遠性、戰略性的成果。
一、中美兩國共同的戰略抉擇
自2013年“習奧莊園會”兩國元首正式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以來,雖然雙方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如兩國元首多次重申這個理念,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也將這個理念作為主題,但是懷疑、質疑這個理念的聲音也一直不絕于耳,尤其是美國戰略研究界。有人稱這個提法只是中方提出的一個口號;還有人認為這個概念的內容充滿爭議。從學界的研究狀況來看,美方顯得沉寂一些,雙方明顯存在溫度差。更讓人擔憂的是,近兩年來中美兩國在網絡安全、南海問題、香港問題等方面的紛爭,特別是美國對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縱容,使人感到現實中的雙邊關系正越來越背離新型大國關系的方向。新型大國關系這個美好的理念極有可能因缺乏動力而成為空想。
在這樣的背景下,習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就格外引人注目。在白宮南草坪歡迎儀式上的致辭中,習主席明確宣布:新型大國關系是中美兩國“共同作出”的“戰略抉擇”。這等于一錘定音,澄清了對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各種模糊認識。第一,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并非中方的一廂情愿,而是中美兩國元首一起達成的共識。第二,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絕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兩國的“戰略抉擇”。第三,這個“戰略抉擇”作出后,并未因兩國之間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爭端、摩擦而改變,兩國將“堅持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正確方向,使和平、尊重、合作始終成為中美關系的主旋律,確保兩國關系沿著健康穩定的軌道不斷向前發展”。
可以說,這次習主席訪美在新型大國關系認知上所取得的成果,為推動新型大國關系構建增添了強大的動力。這就如同給一輛行進中的列車加了油,不僅使列車繼續行駛有了更多的能量,而且還預示著這種能量會源源不斷。
二、攜手終結“大國政治的悲劇”
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之所以會成為中美兩國的“戰略抉擇”,是有特殊原因的。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戰略格局加速演進,總的態勢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總體實力趨于下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大國的總體實力趨于上升。在這個態勢中,中美兩國實力的變化更為引人注目。美國作為頭號西方發達國家,不僅基本上放棄了打造“單極世界”的夢想,而且國內還彌漫著美國衰落的氣氛。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不僅快速擺脫了金融危機的消極影響,而且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中美實力對比變化態勢愈加吸引眼球。美國戰略界開始重新審視中國和美國的對華政策。信奉現實主義學說的一些人認為,世界歷史上一直存在著“修昔底德陷阱”,意思是一個大國崛起必然導致其同霸權國或守成大國的沖突、對抗,最終走向戰爭,這就是“大國政治的悲劇”。這是一條歷史鐵律。美國崛起時沒有同當時的霸權國即英國走向對抗只是一個特例,那主要是因為有德國因素的存在,否則也難逃 “陷阱”。如果說以往40多年的中美關系還只是超級大國同一個普通大國之間的關系的話,那么現在的中美關系則是超級大國同頭號“準超級大國”之間的關系,已經具備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條件?,F在沒有當年美英關系中的德國因素那樣的外部力量來制約中美走向對抗。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中美兩國還存在著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以及文明等方面的巨大差異甚至對立,這就更為中美走向對抗提供了可能。有美國戰略專家從意識形態對立角度來解讀中美關系,對中美關系做出了悲觀的預測,認為“大國政治的悲劇”在中美之間上演不可避免。
然而,當今世界與以往相比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任何國家特別是大國在制定對外政策時都必須考慮時代特征,正可謂“世界潮流,浩浩蕩蕩”。此外,核武器的存在和經濟全球化等因素也影響著各國的對外政策。中國共產黨一直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己任,因此一直在探討避免大國對抗,維護世界和平的途徑。從倡導并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都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情懷與和平理念。美國雖然有奉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一面,但是同歷史上的其他列強相比,顯得較為理性和開放。除了世界情懷外,中美還都是頗具哲學智慧和戰略思維的國度。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路線,在這種思想路線指導下,中國領導人能夠更客觀地審視國家利益和世界大勢以及美國的角色和地位。中國要想順利實現和平崛起,就必須保持一個良好的中美關系。美國人崇信實用主義哲學,比較容易正視客觀現實,受其影響,美國人也比較容易理性對待世界格局變化和其他國家崛起,盡管有些戰略思想家固守現實主義的理論教條和冷戰思維。美國決策層認識到,“修昔底德陷阱”不可能是只針對崛起大國一家的,如果僵硬地遏制中國崛起,最后美國也會一同掉入陷阱。
智者“隨時而動,順勢而為”。面對不僅將導致中美兩敗俱傷而且還會給整個世界帶來災難的“修昔底德陷阱”,兩國政治家從國家根本利益和世界和平大局出發,宣誓絕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做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戰略抉擇,就體現了“順勢而為”的哲學智慧和戰略思維。對國際關系史來說,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具有里程碑意義,它將終結幾千年來上演了無數次的“大國政治的悲劇”。
三、著力推進相互尊重
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內涵有三條,即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三條內涵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各有其位,相互制約。其中不沖突不對抗是基礎和前提,沒有這一條,新型大國關系就無從談起。合作共贏既是新型大國關系的宗旨,同時也是實現不沖突不對抗的手段。兩個相互隔絕的國家也可以做到不沖突不對抗,但對像中美這樣的大國來說,兩國是不可能相互隔絕的。兩國要交往,就應當以合作共贏為目標,而不是以相互惡斗、相互損傷為目標。與此同時,兩國要確保不沖突不對抗,唯一的途徑就是合作。通過合作而實現不沖突不對抗,也是一種共贏,而且是意義更為重大的共贏。兩國要想真誠合作,通過合作達到不沖突不對抗,同時也獲取其他方面的共同利益,實現共贏,就需要相互尊重,“尊重彼此利益和關切”,特別是核心利益。
在新型大國關系三條內涵中,美方對不沖突不對抗與合作共贏比較容易接受,而對相互尊重則疑慮較多。這一方面在于兩國在核心利益上確實存在一定的沖突,尤其是在對核心利益的認知上,差異較大。另一方面更在于美國仍然自恃擁有較多的戰略優勢,因此無須充分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
鑒于中美兩國的實力和地位差距以及美國外交中的“傲慢”慣性,可以說,相互尊重是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難點,因此也就是推進新型大國關系構建的重點。對中國來說,既要看到促進相互尊重的艱巨性,又應當認識到存在著的可能性。回顧幾十年來中美關系經歷過的風風雨雨,可以看出,雙邊關系就是在不斷促進相互尊重中發展過來的。拿臺灣問題來說,從“三個公報”到“三不政策”,都是美國挑釁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和利益,引起中國強烈反彈,然后雙方進行溝通、磨合達成某種妥協。而且每一次新的妥協都比上一個更具體,也更進一步。在其他方面也一樣,從人權、貿易,到氣候變化、南海爭端、網絡安全等,都有一個從不尊重到相對比較尊重的過程。這本身就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有理由相信,只要中美兩國都本著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理念和信念,不斷推進各領域合作,就一定會不斷增進相互尊重。在白宮習奧聯合記者會上,奧巴馬再次強調“一個穩定、繁榮、和平的中國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表明了美國對中國和平崛起進程與前景的認可與尊重。
在中美相互尊重上,問題較多,也是較難推進的是意識形態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價值觀。在這方面,應當擯棄冷戰思維,站在時代高度,著眼于世界和平與發展,同時還應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正視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差異與共性。意識形態是由一系列價值觀組成的。在價值觀層面,中美實際上有許多共同之處。就拿民主和自由來說,這是美國極為推崇的價值觀,甚至要向全球推廣。中國不但不拒絕民主和自由,而且還將之列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在出席第70 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明確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敝袊磳Φ氖敲绹臀鞣絿覊艛鄬γ裰骱妥杂傻亩x權并將西方模式的民主制度當成全部的民主制度;中國更反對美國不惜任何手段向別國強加西方民主,甚至是將民主自由看成是高于一切的價值,為此可以犧牲對象國的發展和穩定;中國尤其反對美國在民主人權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并將之作為打壓戰略對手的工具。在價值觀方面,中美需要“以寬廣的胸懷對待差異和分歧”。習近平主席在白宮聯合記者會上指出:“民主和人權是人類共同追求,同時必須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本國發展道路的權利?!卑盐蘸霉餐非笈c尊重差異之間的平衡,應當是中美在處理價值觀問題上需要遵循的原則。(作者劉建飛 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朱光耀介紹,本輪中美經濟對話中,G20財金議程、全球經濟形勢與風險將是兩個“戰略性專題”。
站在已徹底爛尾的“商郡城”小區門口,溫嶺市田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以下簡稱溫嶺公司)項目經理王偉鋒被風吹得瑟瑟發抖。商洛市婦幼保健院趙副院長說,購置合同的總價(包括土地)是9000萬元,至于當年萬豪酒店建設補貼的去向,她并不清楚。
據浙江大學官網消息,1月8日,浙江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北京大學在浙江大學簽署中美商學院合作諒解備忘錄。中美商學院將坐落于浙江大學海寧國際校區,并在上海、北京兩地另設教學基地。
美國官員28日向媒體證實,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理查德森計劃于29日與中國海軍司令員吳勝利進行視頻通話。屆時,雙方將討論南海局勢和兩國海軍關系。
傳統外交渠道對于解決當前中美關系的棘手問題效果不彰,這種情況下,兩個大國愈加依賴軍事力量和硬實力手段,特別是在南海。
據美媒10月6日報道稱,蘭德公司最近推出了一份名為《1996年到2017年美國與中國軍事實力發展趨勢》的研究報告,分析“若美中開戰誰占上風”。報告發現,從1996年到2017年,美國的軍事優勢大幅度縮小。
有一次,已成為莆田艦艦長的陸強強率艦巡邏,與美“馬斯廷”號驅逐艦相遇。
據稱,“美中網絡軍控協議”的基本內容是雙方承諾在和平時期不首先對另一方的重要基礎設施,如發電站、銀行系統、手機網絡和醫院等發動網絡攻擊。
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第七輪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的美方代表。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邏輯框架下,在中國經濟深度嵌入全球核心價值鏈的今天,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兩大經濟體,中美兩國在地區和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日漸增多,沒有人懷疑中國有朝一日會成為美國的最大投資國。
近日,中美學生領袖對話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舉行。來自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美國名校的學生與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學生就“一帶一路”政策、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人民幣國際化、加強青年國際交流等問題展開圓桌對話。
最近,有關中美之間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說法在西方媒體很流行。報道稱,在數小時的簡報中,辛格為美國情報官員、空軍官員和海軍指揮官們描繪出中美之間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嚴峻景象。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8日報道,中美俄等軍事大國都在研制能夠以5倍音速飛行的超高音速武器,這種武器既是精確制導武器庫的新成員,也是遠程打擊武器系統中的利器。
美國國防部常務副部長羅伯特·沃克24日上午在五角大樓會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關于中美兩軍關系,孫建國說,近年來,在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的共同關心和推動下,雙方就發展中美新型軍事關系達成重要共識。
談及中國與鄰國在海洋領土的爭端問題,克里表示,希望所有權利訴求方要以和平的外交方式解決分歧。美國財政部部長雅各布·盧指出,中方承諾減少市場的干涉,在外匯方面增加透明度,加速以市場為主導的匯率機制,創造公平的競爭場所。